好好说话心大了,烦恼就小了
共读书籍:学诚法师《好好说话》
推荐理由: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从佛陀的说话之道中,领悟佛法的真谛
本期共读:本期内容为第三章中有关“内心”的3篇开示,一个人的苦乐、愿力、心量,全靠自己的内心来把握
注意事项:记得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心得
苦到乐之间,从没捷径
人生在世,所处的境遇虽然千差万别,概而言之,逃不出“苦乐”二字。
当我们觉得自己过得很苦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愤懑、嗔怒、仇恨、妒忌等种种恶念。如狂风骤至,翻江倒海;暴力充塞胸腹,撕裂肝肠……只看到一切的末日,了无生趣。
当我们觉得自己快乐的时候,内心则充满光明,只觉得无限的欢喜。看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对一切充满欣赏和感恩,愿意把自己的幸福与身边人一起分享,只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运的那一个,充满成就感。
人生的苦乐,其实都是自心的一种认知。出于本能,人是极力远离痛苦,追求快乐的。如果说光阴分为黑暗和光明,那么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颗找寻快乐的心穿行在黑暗与光明交错的时光隧道。人生有如下四种境遇:
1.从黑暗走向黑暗:自甘堕落
曾经遭受的挫折不仅无助于其成长,反而让他在黑暗的迷宫中和苦难的泥潭里失去人生方向,深陷其中,自艾自怜,甚至怨天尤人。对社会充满误解和仇恨,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于是拒绝一切援助之手,放纵人生,自甘堕落,把生命的 一缕光亮推出心门之外。
2.从黑暗走向光明:接受现实,不惧从头再来
知道人生的苦难或挫折只是无常,也就意味着一定有机会改变,因此心存希望,无论逆境多么严峻,以坚忍不拔的勇气和努力保持心灯不灭。接受现实,不灰心,不气馁,不惧怕从头再来。如是之人,只要有生机,就会全力以赴,功到自然成,曾经枯干的树桩也会重新发芽抽枝。
3.从光明走向黑暗:心城失守,回首关山难越
人生拥有良好的起点,美好的前程似锦囊在握,却不料得意之时放逸,自招污损。若能唤醒良知,幡然悔改,仍能与前运接续。然而人心往往堕落容易进取难,兼无人劝谏勒改,从此“心城”失守。于此物欲横流社会,种种诱惑当前,焉有不失?
4.从光明走向光明:心想事成之路
天赋异禀也罢,资质愚鲁也罢,庸常中人也罢,只要能认清自己是谁,一生光明磊落,不论为人子女或父母、亲朋,无不省身克己,有所担当,在实际生活中老实做人,认真做事,时时向善,虽事业大小有分别,但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福报满满。
看似复杂的人生,莫不如此。只是人心难以自控,一念不牢,便有万千苦乐。现实告诉我们,有太多的人在追求光明时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推进了黑暗的深渊。因此,追求人生的快乐没有捷径,却有智慧的大道,善用心者得之。
要知道,一个人的愿力越大,阻力就越大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能—离苦得乐,都希望远离痛苦,获得安乐。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主要从离苦得乐的本能中生出来。你对苦的感受越深,压力越大,危机感越强,内心就越容易有动力。
以前,有个人生活很穷苦,每天都眼巴巴盼着有机会能够改变境况。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一个贵人告诉他,在某堵墙的另一边有一堆金子,只要翻过去,他的命运就改变了。他听到后非常兴奋,毅然决然去翻越那堵墙,但始终无法过去,而且每次翻时都吃尽苦头,因此,翻墙成了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时间久了,他开始讨厌翻墙,对墙外的那一堆金子的希求也越来越淡,甚至开始抱怨老天不公平,为什么自己这么苦,做什么事都有障碍,他多么希望事事顺心如意,希望那堵墙消失。有一天,一群狼忽至,将他围堵在那堵墙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倾尽全力,一下就越了过去。于是,他得到了那一堆金子。
事实上,一个人的愿力越大,阻力就越大,而成败的关键在于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能否超越你眼前这堵“墙”—你自己。
你若接受逆境,试着去改变它,它会历练你的意志;你若逃避它,抱怨它,它会加倍消减你的能量。
所谓“心想事成”,经常想“我做得还不够,我可以做得再好一点”,内心就会越来越有动力;千万不要认为“我已经够努力了,我吃了很多苦……”,这些想法只会让你更加苦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个行为、一个想法,如果你每天串习它,天长日久,它就会成为你的习惯,变成你内心的力量。你现在的状态,是你串习的结果。
“修行”的另一种解释就是“串习”,有的人常常串习正面的力量,心胸非常开阔;有的人常常串习负面的力量,心胸像针尖一样细小。
内心力量强大的人,所有的境界都会随着他转;心力较弱的人,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好好利用它。
学会对境练心、历事练心,让每一次的困难、障碍、挫折、失败,都变成历练自己的机会。这样,你的生命才有意义。
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
所谓的得失只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内心对外境的一种判断:我们把它与自我联系起来,产生“我所有”的一种执着,就认为自己得到了什么,反之就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从而产生喜怒哀乐。譬如有人得到了一颗宝石,欣喜若狂,实际上等他死了,宝石还在,并不属于他。
人走到一定的境界,都是自己把自己障碍了,计较太多得失、人我是非,人就过不去。要有无穷的发心,才能一直往下做,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
你说妄语欺骗他人,他人也会如此待你,永远在“自欺、欺人、被人欺”中循环,实际上也没有讨到多少好处。学佛的人都是从很长远的时间来看待是非得失,看待正确与错误,不是从眼前来看的。
心大了,烦恼就小了。凡事看得宽些,看到全局、看得长远,不要只计较自己眼前一点利益得失,争利斗气;凡事不要执着,善识无常、深信因果,坦然接受现实,积极为未来种因。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能容人、多付出、不计较得失,就是在积累广大福报。
眼前一刻,既是果报现前之时,又是耕耘因地之机。只看到果报的苦涩就会痛苦,转念看到因地就会拥有希望。外在的境界都是短暂的,是不断在变化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内心就不要被它束缚住,不要执着于某一点的得失、成败,而能够回到自己的心念上来努力,解脱就在这颗心。
人生际遇由业力所感,眼前的果相不是我们想拒绝就能够拒绝、想如愿就能够如愿的;得到的东西也会一直在变动乃至失坏,一切都是如此。如果我们总是追逐外在的成就,时时刻刻都在衡量外在的得失,就会觉得很苦恼。要从自己的心上、业上来看待,在“能”“愿”“因”上努力。
(注:《好好说话》作者为学诚法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音频作者为伊莲诺ing。)
《好好说话》往期共读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第6期
第7期
第8期
第9期
第10期
第11期
第12期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