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猕猴桃背下枝重新认识和利用
首先要说明,在过去我的有关猕猴桃技术理论和观点中,特别是抹芽和夏剪的技术中,背下枝一直是要提前抹除和剪除的对象。这一观点的产生,基于和结果母枝上其它斜长枝和背上枝比较,背下枝(芽)因生长素分配问题,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弱相生长,按照“去弱留强”的修剪要求,背下枝(芽)自然就成了提前去除的对象,这一切似乎在技术体系的情理之中。
但是,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结合系统化技术平衡协调考量,再参照生产种植的现实发展,背下枝,某种意义成为下一步猕猴桃修剪体系的焦点和重点。利用好,处理好背下枝,会起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猕猴桃的背下枝重新评估,重新定位,这不仅仅是猕猴桃修剪技术的突破,也是猕猴桃产业的重大的技术变革。
一、背下枝的定义
猕猴桃在冬剪绑枝后,所有结果母枝(包括主蔓)都处于架面平绑状态,这些紧贴架面铁丝的结果母枝,上面的结果芽处于五维方向,这些不同方向芽子抽出枝条后,分别是垂直枝(向上垂直生长),斜上枝(斜向上面生长),平长枝(与架面平行生长枝),斜下枝(斜向下面生长),下垂枝(也叫“背下枝”,垂直向下生长枝)。
但在生产种植中,通常把结果母枝上不同方向枝条按三种枝条区分,即背上枝,平斜枝和背下枝,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背下枝,包括平长枝,斜下枝和下垂枝三种枝条。按照背上枝、平斜枝和背下枝调查统计,在结果母枝总芽量中各占比例基本是均占33%,因此,包括平斜枝在内的背下枝要占到架面总枝量的60%以上,是树冠夏季修剪主要的枝类,也是树体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关键和重点。
二、背下枝的生长
根据大量的调查,处于结果母枝下部向下萌发生长的结果枝,特别是下垂枝,除了结果枝顶芽的背下芽(枝),其余背下结果枝全部是自封顶结果枝。猕猴桃的背下自封顶结果枝,一般长度15-25cm,%的结果枝,不用摘心,自然封顶,花芽分化好,开花偏迟(相对于背上枝),花期较背上枝长2-3天,授粉几率高,座果率高,果实商品率高。以上特点,充分显示,在猕猴桃架面所有的果枝类型中(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即自封顶枝),自封顶短果枝,结果性能 ,结果质量 。
以上各项优势指标都有统计数据和数据分析。上面我们重点讨论的猕猴桃自封顶短果枝的结果优势,其实还有一个果实品质保证的自身特点,也不容忽视,就是背下枝远离了背上营养枝和更新枝的遮光挡风,更远离了背上枝相互缠绕摩擦的果实 ,因此,无论从果实病虫抗性,还是内在品质,还是外观商品性都因生长位置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三、背下枝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