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中国股市里永远赚钱只有一种人
做投资也好,交易投机也好,甚至往大了说,做人和生活,都需要有根。有了根,枝叶才能生长和繁茂,枝叶生长繁茂了,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很多人都在反着求。不问枝叶繁不繁茂,也不求根系发不发达扎得深不深厚,只问哪里有果实可摘,这叫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求而不得,人生的痛苦十有八九,与之有关。
何为本?何为末?
一切与事物本质相关的为本,本质之上的为末。
比如商业要盈利,此为本。一切与之有关的组织、战略、营销、人才,皆为末。再比如,投资要赚钱,一买一卖之差即为利,此为本。
与之有关的各种分析技术也好基本面也罢,皆为末。
以投资交易来说, 步,如何才能从市场里赚钱?
有很多方法,做个T,追个涨停板,或是哪里搞点“内幕消息”,再或者是跟着“股神”买一点,都可实现赚钱的目标。有时,一不小心还可以赚不少钱。比如前阵子无脑买进东方通信,捂着不卖即可。
以上可见,要从市场里赚钱,方法不可谓不多。正因为如此,总有人乐此不疲地找人推荐股票,打探“内幕”,不足为奇。
第二步,如何才能长久地相对稳定地从市场里赚钱?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再如 步那般容易。事实上,它非常难。
以三年为界,可以排除一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投资交易者;以五年为界,可以排除两个标准差范围内的交易者;以十年为界,可以排除三个标准差范围内的交易者。
要实现这一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建立起自己的交易系统。成熟的投资者,从不会问人推荐股票,也不会打探“内幕消息”,更不会让别人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买卖。他们只做一件事:求本。
什么是投资里交易里的本?就是:
建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以不断适应变动的价格现象。
金融市场首先反映参与者的心境变化,再最终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化。人的心境又始终飘忽不定,没有客观衡量标尺,所以说金融资产的价格运动在短期内遵循布朗法则,并无不妥。
市场的走向,是所有参与者心境变化的合力之指向,由不得任何单个参与者主观控制。心绪善变,所以市场善变。所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金融市场也是一样。
源于此,投资交易者要长期稳定地从市场中赚钱,以下两点不可回避:
1)无我。
2)无常。
无我的意思,是不能心生执念和妄念。
逆势抗单是执念,看感觉买卖股票是妄念。无我亦即要看到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规律,价格和预期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这些是因。而千万个“我”心绪的变动,是果。因在前,果在后,不可颠倒。因是本,果为末,不可反向求之。
无常的意思,是要不断学习进化适应市场。
虽然讲以静制动,但又不可不动。
静,是指在“因”和“本”的层面孜孜不倦的日复一日的努力这个不变的心态,就如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的阅读那般。动,是指时刻尊重市场运行的规律,不断完善交易系统的自我进化,就如索罗斯狙击港币犯错果断止损出局那般。
不可逆大势开反仓,不可逆大势扛单,不可不随市场环境的变化修正自己的观点。市场由你和你的对手构成,对手在学习,你也要进化。
不怕隔壁老王在练腰,就怕你一天到晚懒肥宅。
股市沉浮十余年的交易心法1、交易感悟总述
自从有了资本市场,人类就多了一个无形而残酷的争夺利益的战场,各种关于如何在这个战场作战的理论也就应运而生,正统的如学院派、基本分析派和技术分析派,边缘的如混沌理论、星象理论、周易八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尊重并也曾沉湎于这些理论,但作为一个市场实战交易者,现在我更看重对市场语言本身的解读与感悟。
为什么那么多人沉湎于金融市场?难道全部是受金钱的诱惑?不!潜意识地陶醉于人类“*性”本能也是很多人滞留于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追求刺激、惧怕无聊、盲目自信、屡败屡战等“*性”特征是人性使然,而几乎天天波动的“日间杂波”确也提供了很多貌似可以“行动”可以“赢利”的机会,于是,受制于本能的*性,很多交易人只是将自己的精力和热忱放在希望能够迅速获利的侥幸心理上,对真正冷静地观察市场,对如何建立能够确保自己稳定赢利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投资心理反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