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习指导6165
七年级学习指导
6.01--6.05
语文▎本周任务:第二单元复习
知识点梳理
一、内容赏析
(一)序曲
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两块。 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2.在 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
3.*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拟人。
(二)主体:望*河
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河,为什么*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河的形象和气势?
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河
1.望*河波涛滚滚,颂*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河!”
(1)歌颂*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河的历史贡献。
*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河哺育了世代炎*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河的地理优势。
*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事屏障,*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 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河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的精神
二、理解主题
1.作者仅仅是在写*河吗?他借歌颂*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三、补充资料
关于*河的 诗句
(1)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依山尽,*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四、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简介
陆定一(—)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总*治部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展我*的*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故事背景老山界是当年红*长征途中翻越的 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 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在湘江与国民**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三*团、中央*委纵队、后卫五*团、八*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三、多音字盛chéng:盛饭shèng:茂盛
嚼jué:咀嚼jiáo:细嚼慢咽
觉jué:觉得jiào:睡觉
四、理解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五、课文结构
第1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1段)。
第2部分: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3段)。
第3部分: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第34段)。
六、句子分析1.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 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抢”形象地表现了红*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着勇气”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从而迎战某种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
*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叹息,这里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
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一个坚强的意志”是指红*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而争取胜
利的坚强意志。
“灌输”不是通常“输送”的意思,是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
七、问题归纳
1.这一些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和精神?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
(比喻、排比)由远到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的乐观主义精神。
3.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拟人)“叹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士兵对打内战的极度不满。
4.怎样理解24段“抢了一碗吃”?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5.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并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和地点的语句。
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简介
五六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二、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三、相关资料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设祠纪念。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帖(文告)
对镜帖花*(同“贴”,贴上)
2.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这件事。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点拨:宾语前置句,应为“问女所思何”。
(六)成语积累
1.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例句:该国当局已经磨刀霍霍,很多居民担心他们可能采取报复行动。
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例句:这一切似乎相当合理,又饱含希望,然而,今年的变化却更加扑朔迷离。
(七)名句积累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五、课文结构
部分(①-③):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并做好准备,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④):概括写木兰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⑤、⑥):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⑦)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多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六、译文
段
叹息声响了又响,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这个女子的叹息声。
第二段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木兰没有想什么,木兰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卷卷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出征。
第三段
木兰跑遍东西南北的集市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晨辞别父母离开家,晚上宿营在*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河哗啦啦的流水声。早晨辞别*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叫声。
第四段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第五段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 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意做官;希望驰骋千里马,返回故乡。
第六段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妆打扮了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阁楼的门,坐一坐西阁楼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美丽衣裳。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像云那样的鬓发,贴上花*。出门去见同伍的士兵,同伍的士兵都很吃惊:同行这么多年,竟不知道木兰是姑娘。
第七段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雄兔的脚喜欢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七、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故事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
2.“东市买……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这四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等的情景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不但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战事的紧急。
3.分析“旦辞爷娘去……”“旦辞*河去……”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这两组句子表现出木兰行*的神速,*情的紧急,心情的迫切,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以“不闻”开头的两个句子,间隔反复,紧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不闻”和“但闻”形成对比,将征程之紧和思乡之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4.写木兰思乡,对其英雄形象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没有影响。因为从*之急和思乡之深,看似矛盾,实际上这样的描述使得木兰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现木兰舍家卫国的高尚品格。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自然环境描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木兰在边塞*营的艰苦生活,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6.“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战争的频繁持久、战斗的激烈残酷。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侧面描写。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了木兰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8.“爷娘闻女来……向猪羊”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长幼有序地描写了家人迎接木兰的情景。一家人忙忙碌碌,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
9.木兰归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木兰回家后舒畅的心情,同时写出了她柔情的一面,对女儿妆的喜爱,对美的追求。
数学▎本周计划:整式的乘除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复习
整式的乘除法: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p是正整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5、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整式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英语▎本周计划:第二单元复习
Unit2Whattimedoyougotoschool?
◆短语归纳
1.whattime几点
2.gotoschool去上学
3.getup起床
4.takeashower洗淋浴
5.brushteeth刷牙
6.getto到达
7.dohomework做家庭作业
8.gotowork去上班
9.gohome回家
10.eatbreakfast吃早饭
11.getdressed穿上衣服
12.gethome到家
13.either…or…要么…要么…
14.gotobed上床睡觉
15.inthemorning/afternoon/evening在上午/下午/晚上
16.takeawalk散步
17.lotsof=alotof许多,大量
18.radiostation广播电台
19.atnight在晚上
20.belatefor=arrivelatefor迟到
◆用法集萃
1,问时间用whattime或者when
At+钟点at7o’clockatnoon/atnight(during/intheday)
On+具体某天、星期、特指的一天onApril1stonSundayonacoldwintermorning
In+年、月、上午、下午、晚上
2,时间读法:顺读法
逆读法:分钟≤30用pastfivepasteight(8:05)halfpasteight(8:30)
分钟>30用toaquartertoten(9:45)
整点用…o’clock7o’clock(7:00)
3,3个穿的区别:wear表状态,接服装、手套、眼镜、香水等
Puton表动作,接服装
Dress表动作,接sb/oneselfgetdressed穿衣
3,感叹句:How+adj+主谓!
How+adj+a/an+n单+主谓!
What+a/an+adj+n单+主谓!
What+adj+n复/不可数+主谓!
4,from…to…
5,be/arrivelatefor
6,频度副词(行前be后)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seldomhardlynever
7,一段时间前面要用介词forforhalfanhourforfiveminutes
8,eat/have…forbreakfast/lunch/dinner/supper
9,either…or
10,alotof=lotsof
11,itis+adj+forsb+todosth(adj修饰todosth)ItisimportantformetolearnEnglish.
itis+adj+ofsb+todosth(adj修饰sb)Itiskind/friendly/niceofyoutohelpme.
◆典句必背
1.—Whattimedoyouusuallygetup?你通常几点钟起床?
—Iusuallygetupatsixthirty.我通常6:30起床。
2.That’safunnytimeforbreakfast.那是个有趣的早餐时间。
3.—Whendostudentsusuallyeatdinner?学生们通常什么时候吃完饭?
—Theyusuallyeatdinnerataquartertosevenintheevening.他们通常在晚上6:45吃晚饭。
4.Intheevening,IeitherwatchTVor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