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官窑瓷器青花浓彩瓷艳纹饰繁形制
嘉靖时期御窑瓷器烧制数量十分庞大,据统计生产的瓷器在一百余万件以上,御窑的选瓷制度一般采取优中选优的淘汰法,稍微有所瑕疵就要打碎填埋,真实的瓷器生产总数难以计数。装饰手法有釉下彩、釉上彩、颜色釉等,并仍然延续着刻、划等多种工艺。总结一句话就是青花尚浓、彩瓷尚艳、纹饰尚繁、形制尚异。嘉靖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青花尚浓嘉靖时期御器厂使用的青料是产于西域的回青。相对于之前成化时期使用的国产青料的浅淡以及正德时期的浓中带灰的状况,利用回青绘制的青花让瓷器色泽鲜艳浓翠。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使用的苏麻离青料呈现的浓郁晕散相比,嘉靖回青呈色则又是另一种色调,而且没有永宣青花的黑疵斑点。由于回青产自遥远的西域,颇为难寻。为了控制青花呈色,回青常常配以国产石子青使用,并根据回青与石子青的调配比例区分上青和中青,用于不同绘制手法。许多瓷器窑工们用回青料绘画时故意在瓷胎上堆画、堆混,使得一部分瓷器烧成之后如徽墨色。嘉靖五彩天马纹盖罐彩瓷尚艳
除青花外还生产了其他各类彩绘瓷,主要有各种色地彩和五彩。色地彩种类繁多,主要有*地红彩、*地绿彩、红地绿彩、*地青花、*地紫彩、*地蓝彩等。无论是*地红彩、*地绿彩、红地绿彩、*地青花等色地彩,还是红、绿、*等交相辉映的五彩,相对于之前历代青瓷、青花瓷以及嘉靖时期其他类瓷器而言,呈色鲜艳,让人目不暇接。可以说,嘉靖御窑彩瓷在色彩装饰方面大放异彩。彩瓷的艳丽,来源于色料的不断丰富。这时期的设色原料主要有铅粉、焰硝、青矾、黛赭石、黑铅、松香、白炭、金箔、古铜等。所呈现的颜色有油色、紫金、翠色、金*、金绿、金青、矾红、紫色、浇青、纯白等。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纹饰尚繁无论釉下彩还是釉上彩,嘉靖时期的装饰纹饰整体表现出繁复的风格。从纹饰内容来说,包括了动物纹,主要有龙、凤、狮子、仙鹤、天马、羊、鸳鸯、鱼、海兽等。人物纹,主要有婴戏、八仙、群仙等。植物纹,主要有松、竹、梅、水藻、灵芝、莲花、荷叶、芭蕉、宝相花等花果。吉言纹,主要在瓷器上书写“寿”字等吉祥语。其中,许多纹饰又带有十分浓厚的道教色彩,比如八仙、八卦、如意、仙鹤、璎珞纹等。嘉靖御窑瓷器在继承前人纹饰图案的同时,更注重装饰内容的填充与搭配,使得瓷器整体显得图案化、紧密化,给人以繁缛之感。嘉靖御窑瓷器装饰继续坚持层次性,即以仰莲、覆莲、蕉叶等为边饰,再绘以人物、动物、花鸟等主题,并凸显之。 红底*彩缠枝莲纹葫芦瓶形制尚异随着嘉靖时期制瓷经验的进一步积累,御窑瓷器造型不断丰富,用途也更为广泛。同样是瓶、碗、罐、盒、盘等,外形相差较大,除普通的圆形外,也烧制了许多的多边形瓷器。比如盒,就有圆形、长方形、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等等。嘉靖一朝,还生产了大量的葫芦瓶,大小不一,圆形、方形都有。作为御窑瓷器,除了供宫廷日用之外,也用于祭祀、观赏等用途。大件器与小件器间存在制作工艺和效果上的差别。大件器物数量较多,但制作较为粗糙。嘉靖御窑的大型器物生产数量不断增加,至今仍有许多大盘、大碗、缸等存世或出土。青花三羊纹碗格调尚俗嘉靖御窑瓷器整体上装饰繁缛,让人炫目。众多的吉祥、谐意装饰纹饰乃至于文字等以及各种繁复的图案,给人缭乱之感,其世俗化倾向显露无遗。出现大量的龙凤纹装饰、追求平安祥和的祥瑞符号和祈求安康的道教符号的堆砌。嘉靖御窑也有一部分瓷器表现出自然洒脱的格调风格。这些瓷器装饰有的以釉色装饰,给人以无限遐想。另外,还有贴塑装饰,简洁而生动,动静结合。这些瓷器,同样出*靖御窑,脱离了世俗的追求,使人沉浸于人性的自然和谐当中。遗憾的是,这类瓷器数量不多,并不占御窑瓷器的主体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