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鲜果期过后猕猴桃的果芯那么硬
被誉为“维C之冠”的猕猴桃,因其含有草莓、香蕉和凤梨的综合口味,而被广大民众所喜爱。加之,近些年由于物流运输行业和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猕猴桃也顺应趋势一跃成为网红水果。从而,也创造了让产区内所有快递公司同时爆仓的商业神话。
维C之冠徐香猕猴桃然而,对于忠实的猕猴桃粉丝而言,产品细微的变化都能触动其敏锐的感官神经。所以,产品质量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现在我们就针对猕猴桃成熟后,果芯的软硬程度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说明。
首先,自然成熟的猕猴桃是没有软芯和硬芯之分的。
众所周知,猕猴桃属于后熟水果,新鲜采摘的硬果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其口感酸涩难忍。一般需要自然条件放置或采取适当的催熟方法使其变软之后再进行食用。变软之后的猕猴桃果肉绵软细腻,果芯软糯香甜。食之,令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
鲜嫩多汁酸甜可口其次,浮躁的商业环境和落后的保鲜手段导致猕猴桃不再“芯”软。
去年,在嘉兴水果市场出货,客户兴致勃勃地走进卖场问道:“有没有软芯的猕猴桃”?笔者当时很诧异地思忖了一会儿,回复道:“软了之后不都是软芯的吗”?客户不屑地看了笔者一眼,然后冷笑了两声。笔者自然明白其中之意。
其实,批发市场面对的客户主要经销商。而对于经销商而言,经营之道也很简单,只要东西不要烂在自己手里就行。因此,在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对矛盾。消费者追求口感上的极致,而经销商追求货架期达到极致。从而,储存商由于直接面对经销商达不到经销商要求的产品,自然无法占领销售市场。故而,行业内就开始不约而同地进行产品储存技术的研发。然而,搞来搞去这么多年,除了最基本的冷藏保鲜技术外,剩下的就是大量的化学药品的使用。而过量使用化学药品就是果软芯不软的罪魁祸首。
第一阶段,采收期需要使用硫磺对冷库进行杀菌。自然存放的猕猴桃时间久了是暗淡无光的,市场上那种发*发亮的果子都是大量使用硫磺熏蒸出的卖相。
第二阶段,冷库装满,需要结合温度与湿度降低果品表面水分蒸发,储存商会使用一种果品保鲜剂,俗名称作“封闭剂”。其作用原理就和苹果类,柑橘类水果打蜡同理。
第三阶段,市场销售期,为了延长货架期,部分商家在产品中放置一种药包,实际上属于一种增硬剂。自然条件放置的猕猴桃一般7-15天会出现手感,添加增硬剂的果品一两个月都不会改变。
稍微有点生物学常识的人都懂得,细胞是经不起化工原料的伤害的。经过上述操作,猕猴桃的正常生理系统早已遭受破坏。促使果芯变软的酶或者活性因子早都变成与之毫不相干的其它物质了。那么,所谓的“鲜果”早都变成了“僵尸果”。
猕猴桃生长过程最后,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这样的“僵尸果”还能食用吗?
在此声明一下,笔者不是专家,也不习惯随意发表评论,无法直接地告知诸君能否食用。客观地讲,传统的水果储藏技术大多都是这样的。市场上的果品前前后后也销售了几十年,经销商一直在卖,消费者也依旧在买。但是,硫磺等化学制剂是有*的,对人体是有害的。并且,经过化学药品处理过的果品本质是发生变化的,无法保证原有的风味。
笔者无法判断我们今天遭遇的奇奇怪怪的疾病是否与我们日常食用的食品有关。只希望我们全民参与维护我们的健康安全。如果消费者能分辨良莠,就不会给“僵尸果”提供赖以生存的市场,笔者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维护一块干净的市场。资本盛行的时代,钱财泯灭了人性。如果因为穷困无法捍卫原生态,那么富裕必将毁灭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