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会员又涨价超前点播继续搞,把我们
近日,爱奇艺发布了年Q4及全年财报,去年整年营收亿元,净亏损亿元。
年亏损37亿,年亏损91亿,年亏损亿,主要亏损原因是内容成本居高不下。
CEO龚宇在财报会议中表示,年将提高会员价格,并且相信超前点播是一种可行的模式。
少部分网友表示支持涨价,会继续续费,更多的网友表示爱奇艺剧集质量无法与国外网站相比,优质内容太少,不支持涨价。
早前就因为《庆余年》超前点播的行为,爱奇艺等平台遭到了全网声讨,人民日报也点名批评,视频网站这种行为惯不得。
这次,为何爱奇艺要选择“迎难而上”,和整体舆论对着干,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爱奇艺眼下的苟且和诗与远方的未来。
1
爱奇艺们的困局
去年,腾讯哥站在腾讯视频的立场上写过一篇主观性很强的文章,大意是表达视频平台们普遍过得很惨,才想出来了“超前点播”这种不择手段赚钱的行为。
据他描述的视频平台的困境有:
(1)视频平台天然穷,亏损是常态
燃财经统计过年中国十大亏损新经济公司,两家视频平台上榜,爱奇艺排名第二。
看似会员规模在扩大,整体营收有增加,但是内容投入是个无底洞,视频平台之间就像搞*备竞赛一样,谁也不敢放松,钱哗哗地往里投,干的一直都是赔本买卖。
除了芒果TV赢利,中国其他视频平台的常年亏损早就不是秘密。
(2)内容行业天然惨,变现难
内容行业收益最主要的两块:一是广告,二是付费。
对视频平台来说,为了吸引用户付费,他们承诺的会员权益里包括免广告特权,因此这两项收入是冲突的,会员付费多了,广告收入必然随之减少。
(3)视频平台的付费操作,争议大
视频平台想要扭转亏损局势,首先想到的就是从用户手里多收钱。将免费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让付费用户付更多钱。
让免费用户开会员,从剧集上入手无非靠爆款,非会员观看受限制;再来就是从使用体验上入手,非会员片头长广告,剧集中间额外插播广告。
想让付费用户付更多钱,套娃剧情就上线了:VIP用户比普通用户多看6集,VVIP用户比VIP用户多看6集,VVVIP用户享受提前看全集…
以后视频会员就跟点菜似的,开普通会员只是保证你能吃碗米饭,荤菜素菜都要在会员的基础上再另外付费。
视频平台想从用户的口袋里掏钱的种种操作,是赔上了用户体验和名声的,都是在试探用户的接受底线。用户接受,平台多赚点,少亏点;用户不接受,直接失去用户。
(4)视频平台的付出,单个用户很容易感知不到
视频平台经常说每年花了数百亿在内容采购上,不过它考虑的是全平台所有用户的需求,然而反映到单个用户身上,很容易就变成:你都买什么了,一年到头也没几个我喜欢的!
出现一个想看的剧集,用户 时间是看在哪个平台播,由于视频版权分散的问题,单个平台很难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
用户的期望是,如果你可以把版权统一下,我只开一个平台会员就够,那涨价可以接受,问题是你做不到,那么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多个平台上。
视频平台提供的消费内容,只能满足用户的部分需求,用户当然无法对你的付出称赞有加了。
2
爱奇艺的“苹果园”
在国内视频平台中,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视频属于 梯队,其中又以爱奇艺为首,它的会员数量最多,付费尝试最多。
每次提到爱奇艺,大家都愿意把它比作“中国的Netflix”,因为他们同样以庞大的订阅会员数量著称,但其实爱奇艺的野心是要做“中国的线上迪士尼”。
(1)从苹果树到苹果园
我们都知道迪士尼的营收业务很广泛,包括线下游乐园、影视及其IP衍生消费品、有线电视、IP授权等等,广泛的业务模式造就了庞大而稳固的商业帝国。
爱奇艺想做的事情也是一样,单靠会员订阅数量的增长和广告收入,模式太单一了,于是爱奇艺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苹果树”模型,树干是IT技术平台支撑,上面有很多苹果,分别代表不同的业务类型,有电影、综艺、动漫、小说、漫画等等。
近年来,爱奇艺发展飞速,多元化生态布局已经成功了,苹果树走向了“苹果园”。除了最主要的视频,还有文学、漫画、轻小说、游戏、直播、体育、商城,甚至网络电影票。
这些统称为“其他”收入,出现在爱奇艺的财报上,观察Q4财报,包含电商、游戏、IP衍生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营收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至13%,与年相比增长率高达30%,可谓增长势头迅猛。
(2)产品矩阵孵化
除了苹果园生态,爱奇艺的App矩阵同样不容小觑。观察爱奇艺主站可以发现,它主推的会员是爱奇艺视频会员、FUN会员(动画、漫画、小说)、体育会员(西甲比赛)。
在服务推荐里,还可以看到它为其他服务导流,最终形成了以爱奇艺主站为核心、智能电视银河奇异果、VR终端设备奇遇VR、儿童服务奇巴布、二次元叭哒、主播直播奇秀、知识付费爱奇艺知识等多个产品矩阵。
CEO龚宇表示,“市场跑马圈地的时代过了,每一个缝隙都要争,才能持续增长。”
并且,他认为长视频和短视频市场都趋于饱和,但是中视频市场还大有可为,YouTube这类模式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目前的份额还很低,爱奇艺正在研发和测试新产品“随刻”,主要对标的就是YouTube。
产品矩阵扩充的脚步,从未停下。
3
爱奇艺的算盘
看到了爱奇艺的困境和业务模式,我们可以推测出爱奇艺为何觉得现在是“涨价和作妖”的时机了。
(1)爆款频出,老剧翻新,用户粘性强
光是年电视剧方面,不管是自制、分销、还是独播,爆款就出了不少,《亲爱的,热爱的》、《庆余年》、《精英律师》、《宸汐缘》、《都挺好》、《破冰行动》等等,都给了爱奇艺底气。
再加上一些总有人重复观看的老剧《延禧攻略》、《老九门》等,经典剧集的长尾效应开始显现,对VIP仍有不小的带动作用。
(2)自制内容不断显现优势
爱奇艺自制剧集或者综艺,每年都会有爆款出现,综艺里《偶像练习生》、《中国新说唱》、《奇葩说》、《乐队的夏天》等,电视剧里《唐人街探案》、《大主宰》等,不乏高播放和高评分作品。
年年有爆款和良心自制的加持,爱奇艺才觉得是时候了。不论是会员数量、内容质量、营收模式,爱奇艺看起来都走在了正确的路上,意气风发,生机勃勃。
基本盘搭好了,已经触及到6、7亿用户了,用户教育完了,就要开始正常的反向商业收割模式了。
至于用户接受与否,是不是骂他们吃相难看,都已经不是眼下的主要矛盾了。增加营收,减少亏损才是他们目前最渴望的。
已经有1.07亿人成为爱奇艺会员,很多人已经有了为内容付费的意识,接下来他们可能要为自己认可的优质内容付出更多费用了。
广告收入不理想,内容采购成本太高,这些压力终将从资本身上转移到我们普通用户身上,一次付费市场养成得差不多了,涨价和二次付费还远吗?
只是这次,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买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