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眼丨汉化日记系列这个世界,跟我
年深秋,随着现象级动画《汉化日记》第三季的完结,出品方艾尔平方(及前身卢恒宇与李姝洁工作室)随之走过了10年,这也是国产喜剧动画发展的10年。《汉化日记》的基本设定可以用第4季pv1中形似轻小说的宣传语“关于神妖之子因为神力和妖力抵消后就只是普通人的苏莫婷成为天选之人后身边的物品变成了神仙动物变成了妖怪这件事”[1]来表述,其目的是出品方借福德正神之口说出的抽离式观察:“你(苏莫婷)要帮助他们(神妖)了解现代(成年)人心里究竟想要什么”。于是,《汉化日记》成为了国内极其少见的以成年人的现代日常生活为视野的动画作品。这种视野在国产喜剧动画中实现是相当困难的。首先,在教化论的深远影响下,大多数国产动画在故事一开始就会将“大写的历史”设置为终极任务,无论是拯救世界、打败敌人、赢得比赛,还是解决困境。同时,国产动画的受众群体长期以来被认为面向少年儿童,无论是为了增强朋辈影响,还是扩大观看受众,以少年或动物的形态出现的作品占据了国产动画的绝对多数。这就导致绝大部分国产喜剧动画要么通过构筑一个与当下无关的生活空间,无论是未来科幻、架空古代还是动物世界(如《凸变英雄》《绝代双骄》《大理寺日记》),由此形成认识落差和身份转换以体现喜剧效果(如《刺客伍六七》);要么在正剧中设置滑稽角色在调和主题严肃性的前提下达成喜剧效果,其中以滑稽反派(如《新西游记》中的混混一族)和可爱吉祥物(如《新神榜·杨戬》的啸天)为主。如果一定要面向现实生活,也多会以少年所在的学校生活(如《茶啊二中》《快把我哥带走》《女生宿舍日常》)或家庭生活(如《大耳朵图图》《可可可心一家人》)作为舞台展开。所以,虽然国产喜剧动画的发展方兴未艾,但将主要喜剧情境置于成年人现代日常生活的依然还是极少数。-年逾部的国产动画片单中,采用该题材的作品不足1%[2],其中只有艾尔平方的《汉化日记》和分子互动的《非人哉》《万圣街》形成了破圈效应。作为喜剧动画,《汉化日记》并没有停留在体验现代日常生活上,而是以更具间离效果的方式重述后现代生活,内核即是主题曲《该起床了》中的一句歌词:这个世界,跟我没关系。这句歌词深刻地折射出《汉化日记》的底层逻辑,世界的安危变化与当事人的日常生活根本上是脱节的。无论是“神妖协助”还是“三界平衡”的宏大叙事,都不存在于苏莫婷的真实生活中,而是上位者强行展开的。亟待解决的主线一直被可视地悬置(就像第三季每集最后都会出现的龙蛋),歌词中所提及的“拯救人类的方法”也并不来自苏莫婷与其他神妖的相处获得的成长,而是依然来自她之前看待世界的方式。在三季动画呈现的过程中,《汉化日记》所展露的“世界”并非只有一个,而是三重,它们分别是每集开头的日记和标题的叙述分层世界,一直存在却没有推进的“维护三界和平”的宏大叙事世界,以及被其他神妖重新观察之后的后现代生活世界。这三个世界相互影响、密切联系,但都与苏莫婷都处于一种“跟我没关系”的微妙处境中,进而形成观众对动画具有持续不协调感的审美感受,即通过“人物的不合社会与观众的不动情感”[3]让人代入自身的同时获得无害的冒犯,从而引人发笑。叙述分层世界:日记体、标题与根茎前情提要作为动画的标配,主要完成梳理剧情,保持叙事完整性的作用。但在《汉化日记》中,每集开头的前情提要都是以不同的人物以日记的方式重述上集内容而成。每集内容由于观察者的差异,形成与动画内容几乎完全不同的表述。于是,跨越两集的文本自然形成了叙述分层,观众所观看的苏莫婷的故事,也被每集都出现的日记体所提醒,这不是一个正在进行的故事,而是一个已经发生的故事。当读者只注意到叙事故事,而没有注意到叙述者时,意味着“只看到镜中的影像,而不知道有镜子”。而叙述分层的功能,则是作为话语层面和故事层面的双重形式,让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