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夏季管理技术与溃疡病防治方法

 

一般说,进入夏季高温气候不利于溃疡病繁殖扩展。但夏季是树势控制、枝类形成控制的关键时期。而不同枝类,其带病率明显不同。建立以中庸夏梢为主的枝类组成,不但结果可靠,减少大小年现象,而且是一个很好的持续抗病技术措施。

从梢类发生时间上,猕猴桃树冠上的当年生枝蔓,大约以立夏、立秋为界划分,大分为春梢、夏梢、秋梢。

从萌芽至夏初开花发出新梢为春梢,约立夏后发出的枝蔓为夏梢,约立秋后生长的枝蔓为秋梢。

调查溃疡病病斑分布情况,发现70%病斑集中于二道铁丝以内的内膛部分,也即春梢段。说明春梢段是容易发病的枝段。

这是因为:萌芽后,春梢开始生长时,气候、养分(贮藏养分)等条件适宜,因而,其长势较旺,枝粗,节间长,芽瘪,虚旺。同时生产实践中,普遍感觉春梢枝段冬芽次年萌芽率低。

溃疡病属于低温型病菌。春梢生长初期,气温低,春梢枝蔓保护组织(角质层)不发育。也有利于溃疡病传播蔓延。中华猕猴桃萌芽阶段新梢踯躅不发,经历时间长,增多感染机会。可能是其对溃疡病易感的生理基础。

夏梢生长期间由于开花结果、新根发生、高温强光等因素造成的竞争及不利环境,使其生长稍缓。但夏梢段芽体饱满,成花良好,枝梢充实,次年萌芽率高,结果可靠。同时,夏季的高温,不利于溃疡病菌繁殖传播,因而,夏梢带病率很低。表现为次年春季发病期枝条远端反而病斑少。

秋梢生长阶段气温下降,生长又有一次较旺生长阶段。但其距离落叶期较近,枝蔓、叶片成熟度差,所发出的枝、叶,营养消耗大于积累。过多、过旺的秋梢不利于树体营养积累及越冬。

因此,在栽培技术上,春梢不应被刺激,夏梢应积极鼓励,秋梢极力抑制。是有利于抗病的技术措施。

鼓励夏梢生长,有几个途径:

1、肥水

施肥时期,是影响猕猴桃植株对溃疡病抗病性的重要因素。萌芽前施肥,加强新梢竞争优势,使春梢更旺。增加发病几率。因此,早(萌芽前)施肥不利于抗病。同样过晚(8月以后)施用速效氮肥,催长秋梢,也不利于提高抗病性。

生产实践观察表明,重施氮肥情况下,树势偏旺,枝条生长旺盛,徒长枝多,枝条老熟慢,木质化程度差,树体有机营养积累少;注重平衡施肥及重施有机肥的园田,生长均衡,中庸枝比例大,树干粗壮,枝条木质化程度好,相应感病率低。

夏季:坐果后,10天内,每亩施用高氮型水溶肥6公斤,配合施入等量*腐酸钾,并加入由你带路、em、巨大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剂,促进果实发育。助长夏梢。

2、有利于转化枝势、树势的夏剪措施

摘叶留柄,刺激夏梢发出。

4月中下旬采用对旺枝(徒长枝)基部摘去几片叶子,保留叶柄,使其腋芽活化,适时发出中庸夏梢,

基部徒长枝摘叶留柄,将旺枝转化为几个中庸夏梢,抗病且结果可靠,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摘叶留柄方法,有利于转化树势,提高中庸枝比例,培养中庸树势,有利于提高抗病性。

5月上旬将基部徒长枝留几片叶剪梢,或前期基部摘叶留柄的部位之前剪截(发枝更快、更及时),同样能促发中庸夏梢,将虚旺春梢替换为中庸夏梢。有的品种(如徐香)剪梢后,发出叶子较多,可以及时抹除多余新梢。

3、防治病虫害

一次授粉后3~4天,喷雾异菌脲加吡虫啉,前期花腐病、溃疡病多的,再加春雷霉素,加优果及0.3%~0.5% 钙。10天后再喷雾一次,防治菌核病及小薪甲。以翠香为代表,幼果期喷雾防治病虫害时,注意附加0.3%~0.5% 钙,有利于预防黑头病。

来源:大农圈农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mallexpress.com/qyggx/9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