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之道有声书第十二课四下士
·语恶业及其果报
(一)妄语
妄语也就是谎言,出于自私自利的企图,用各种方式告诉别人与事实相反的信息,包括宣扬邪说、捏造事实、隐瞒真相、散布虚假言论等。大乘佛教判断事物善恶属性的重点并不在行为,而主要是看发心。所以,是否构成妄语恶业,主要看说话人的发心是什么。如果出于欺骗 他人的动机来说妄语,就是造恶业。由众生共业所构成的末法时代,贪嗔痴越来越严重,若经常出于自私自利而说妄语,只会使人与人之间彻底失去坦诚和信任。届时,妄语者自己也将遭受其果报,诸如无缘无故蒙受不白之冤、妄遭诽谤诬陷、被邪说蛊惑其心等。
严重的妄语,会导致来世堕入三恶道,报尽之后,从恶趣出来投生为人,也会常常受到毁谤,或者是经常上当受骗。
(二)两舌
两舌是指公开或暗地里对人说长道短,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制造不和。例如,在生活圈子里或同事之间,人前人后地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造谣中伤,在两个人或群体之间挑拨是非,无中生有地造谣:“某某对你不满,好像他跟某人说了对你不利的话”云云,实际上是你对他人不满,却以这种自损损他的阴险方式挑拨离间。尤其在善知识与弟子之间、道友之间进行挑拨而破坏他们的关系,更是重罪。两舌恶业中,破和合僧最为严重。
两舌带来的果报,是自己的亲眷、佣人之间水火不容,或者经常遭到别人的谩骂攻击等。
(三)恶口
恶口是指以种种粗俗、恶*的语言,直接、间接地攻击、谩骂别人,或残酷地暴露别人的错误、弱点,使人伤心痛苦。被人恶语相向,任何人心里都不会好受,就连最亲近的人,哪怕心怀好意的责骂,也会令人感到受 ,若明知对方会因此受 ,恶语者就已累积恶业。当然,发心很重要,若是为了利益他人的恶口,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往往也会因夹杂着私心而造下恶业。凡夫都很爱面子,特别是在公众场合,随便责骂会令人颜面扫地,这无疑也是在累积恶业。若出于憎恨或者嫉妒,想令他人身败名裂等原因的恶口,毫无疑问恶业就更严重了。
恶口的果报,是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而自己所说的话,往往成为争端的源头,就算说得再多别人都不接受,甚至变成大众争论的话题。
(四)绮语
绮语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话语歌令等。比如,与人随便闲聊战争、械斗、游戏、*段子等话题,这类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既耽误自己和别人的时间,也徒增自他贪嗔痴,使人陷入散乱、颓废等负面状态之中,除此之外毫无意义。如果别人正要办很重要的事情,却有人整天都在旁边唠叨不停,耽误正事,绮语恶业便造成了直接的 。
绮语的果报是口才拙劣,话语不具有威信,所说的话既没有分量也遭到漠视,就算是诚恳坦率之言别人也会怀疑。
·意恶业及其果报
意念是三门真正的总指挥,是造作所有业的根本原因,因为心是我们真正的主人,每个人的心都会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意念若处于贪嗔痴的状态中,只会令我们造恶业。
(一)贪欲
出于自私自利,对钱财、色相、物品等生起执着的心念就是贪欲,继而为了满足贪欲想方设法达到目的。比如,看到别人拥有大量财富,遂生起贪念,想用欺骗、偷盗等不正当的手段去占有别人的财物,仅此意念就已经在造贪欲的恶业。
贪欲的果报是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甚至遭遇不幸。
(二)嗔恚
凡是一切想 、扰乱众生的心就是嗔恚。因为被别人妨碍,或嫉妒别人的好运而生起忿怒、嗔恨、嫉妒之心,进而想损害对方,希望别人不幸福、不快乐、不富有等。比如,相互之间比较厌恶的人,生起想 对方或希望对方事事不如愿甚至遭到危难的念头,这种害人之心就会形成嗔恚恶业。严重者甚至会进一步付出行动,产生更大的过患。
嗔恚的果报是经常担惊受怕,深感危机四伏。
(三)邪见
邪见是指对诸法的实相顽固地秉持错误的见解。比如,不相信佛法僧三宝,不信因果,也不相信生命轮回的事实等。
总的来说,有常见和断见两种邪见。常见与断见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形成了动摇而模糊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这样错误观念的引导下,生命与生活都将是灰暗和痛苦的。所以,十不善里邪见和杀生是最为严重的恶业。心存邪见的人,时常陷于不正常的混乱状态当中,以各种方式扰乱自己的身心,严重者甚至会犯下前九种不善业,如此,最终的归宿只能是恶趣。
邪见的果报,是陷入扭曲世界观的恶见之中,常被蒙蔽,搅得心烦意乱、惶恐不安。
以上只是对十不善业及其所感果报做简要的概述。总而言之,避免恶趣、想投生善趣的断恶行善,就是下士道行者之所以修行的根本原因。
身为佛陀的追随者、大乘佛法的实践者,我们应尽量管好自己的三门,深刻检视自己的身、口、意,找出不如法的心念、行为,避免故意造十不善业,经常思维十不善业所对应的果报,对于这一系列恶果的深深畏惧,生起羞耻心并深深忏悔,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预防和保护自他未来不会被自己的恶果所害。并积极行十善业,具体包括:三种身善业,断除杀生而爱护生命;断不与取而慷慨布施;断除邪淫而守持戒律;四种语善业,断除妄语而说谛实语;断离间语而化解怨恨;断除恶语而说悦耳语;禁止绮语而精进念诵;三种意善业,断除贪心而满怀舍心;断绝害心而修饶益心;弃离邪见而依止正见。
事实上,无论决定要修持三士道的任何一种,都应该杜绝十不善业而尽力行持十善业。一旦做错了就不应隐瞒或视而不见,因果不虚,试图掩盖恶业的结果是在 自己。卡热巴尊者曾说:“应当断除发生恶趣痛苦之因——恶业罪障啊!”博多瓦格西也告诫:“如果我们现在断除十不善,行持十善,即便我们寻找三恶趣也是找不到的;若断除十善,肆无忌惮地造十不善,即便我们寻找上界善趣及解脱,也是找不到的......最为深奥者乃是业果,空性犹可以通过正理得以明了。”因此,行者要发起改过迁善的决心和出离心,有问题坦坦荡荡地敞开来讲,忏悔法门也是这么要求的,把自己造的恶业丝毫不隐藏地统统说出来,这称为“发露”,只有发露才能将恶业忏悔清净。没有忏悔的意识无法避免未来的恶果。譬如受过二百五十三条具足戒的比丘,每半个月要聚在一起诵戒一次,最近这段时间自己犯过什么戒,在僧团当中统统说出来,这也是忏悔的一种方式。把所有犯戒的事情说出来之后,自己释怀了,也会因为这种坦率而更加获得别人信任。诵戒的时候外人不能参加,只能是比丘们在一起,因为除比丘以外的人听到后容易产生邪见。
第五,果报的种类
造业就会有果报,每一种业又有四种成熟方式: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对于其中互不混杂、逐个领受的道理一再思维,此后才能生起对业果的深信,这是极为重要的。
·异熟果
异熟果是指异世而熟之果,即今生造业来世受报或隔世受报。前世业的印记埋藏在阿赖耶识里,果报将于后世成熟为相应的生命形态,又称为正报。比如行十善业感生人道、天道等。
而行十不善中的任何一种,比如杀生、偷盗、妄语等,一方面,只要是以大嗔恨为主导,再次投生时就会堕入地狱道;若是以极度的贪心造十不善里的任何一种,就会投生到饿*道;如果是以极其愚痴的心去造十不善里的任何一种,便会投生到旁生道。
另外,以深重的贪嗔痴造作十不善业就会投生到地狱;以中度的贪嗔痴造作十不善业就会投生到饿*道;以轻微的贪嗔痴造作十不善业就会投生到旁生道。
·等流果
等流果是指前世虽已得到异熟果报,在相应的轮回道中感受了大部分果报,但其业因之流尚未耗尽,于是从异熟果中牵引而来,业果与业因等性相似而流出的果报。
比如,一个众生因某种业因,而堕入地狱或饿*道中,从地狱、饿*道异熟果中解脱出来,沦落到其他恶趣,或就算投生为人等,也会遭受相似的报应;并且往往又因为会做与前世相同的业行,而感受相似的果报。
等流果又细分为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两种。
(一)同行等流果
所谓同行等流果,就是今生和前世所造的业行相同。譬如前世经常杀生,今生从小就喜欢杀生的行为;前世是经常邪淫的人,今生也喜欢邪淫,这就是同行等流果。
(二)感受等流果
感受等流果是感受与前世所受业果相类似的果报。比如,有些人造恶业堕恶趣,恶报耗尽从三恶道转生为人之后,还是经常遭欺负、被欺骗或受折磨,这就是前世曾欺辱殴打他人,招致今生被欺压的感受等流果。
反之,有些人造善业生于天界,福报享尽后,从天界再转世为人,今生少病,长寿,富裕,受人敬重等,正是往世造作善业享受福报的感受等流果。
·增上果
增上果是成熟在我们生存的外部环境上的报应,又称为依报。比如造了十不善业,会投生到环境特别恶劣、凶险的地方。前世曾经杀生,后世除了自身直接遭受多病、短命、贫穷、横死等恶报之外,往往还将投生于对生命极有危害的险恶境地,如环境污染、土地贫瘠、悬崖险滩、战争频发之处等。
·士用果
如果造十不善业,恶业会与日俱增;反之造十善业,则所造任何善业都显著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出现。
对于思维业力的必要性和了知因果的重要性,阿底峡尊者是这么说的:“智者毕竟不行恶,恶果出生恶趣苦。”他还提醒:“唯业果最为深奥,若获得对于业因果的坚固深信,则比起亲见本尊,更为殊胜!”
另外,康隆巴尊者推心置腹地对普琼瓦格西说:“善知识说唯有业果,是极紧要。现今讲说、听闻、修习,皆非贵重,我念惟此极难修持。”普琼瓦格西答道:“确确实实是这样的。”普琼瓦格西曾表示:“我直到终老之时,都将依靠开示业果的《贤愚经》。”
朗日塘巴尊者向京俄瓦大师祈请教授,京俄瓦说:“大德!我认为思维业果本身即是窍诀!”
综上所述,行者应谨遵诸位祖师圣者的言教,深刻了知业力的产生原理、运作方式、恶业果报的危害等相关知识,践行取舍善恶与忏悔之道。
《正觉之道》有声书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