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病虫害及防治方法附图
一、猕猴桃病害及防治方法
1溃疡病
是一种毁灭性细菌性病害,发病以春秋两季为主,春季为烈,低温高湿对其发病有利。远距离靠苗木、接穗传播,近距离靠风、雨、叶蝉、枝剪传播,其初发病时,从芽眼、伤口等裂缝口流出蛋青菌脓,撕开表皮,呈橘红色,菌脓一周后渐变成铁锈红色,病部用手挤压发软,撕开表皮,颜色发褐,严重时植株会枯死。
防治技术1预防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负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减少菌源冬季及时做好清园工作,集中烧毁病枝、落叶等,做好树干涂白,减少病原菌越冬数量。
3减少入侵途径一是严禁栽植带菌苗木和病园采集接穗。二是做好传病昆虫叶蝉等防治工作。三是发病果园修剪时,剪具要严格消*,防止人为传播。
4溃疡病预防和治疗用素安猕猴桃营养素防治
预防:弥猴桃新出芽前后各喷施一次,7、8、12月各喷施一次;每袋g兑水斤喷施于2-3亩藤蔓;
治病:素安猕猴桃营养素每袋g兑水60斤喷施于1亩树患病处;间隔7天喷1次,连续喷施3次。
同时要定期检查,做好刮治病斑工作,刮除后及时涂抹素安猕猴桃专用药。
5注意事项一是早春2月份开始加强检查,发现枝干发病及时剪除,发现主干和大枝发病的及时刮除,由于其不同于苹果腐烂病,一定刮至发病部位10公分以外地方,然后涂药保护。
二是伤流期不能采取刮治措施,一般在伤流前或伤流后。三是剪掉的病枝、刮掉的病组织一定要及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减少入侵病菌,切忌不能乱扔或堆放田间地头。
四是分区分片统一彻底防治,消灭传染源,防止果园间相互传播。
2褐斑病(落叶病)
褐斑病是造成猕猴桃落叶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抽梢现蕾期开始发病,初为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的大斑,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黑色稀疏霉层,病叶枯萎脱落。
防治技术1、结合冬剪清除园内病叶,清洁田园。
2、加强果园管理,清沟排水,增施有机肥,适时修剪,清除病残体。
3、冬季彻底清园,将修剪下的枝蔓和落叶打扫干净,结合施肥埋于坑中。此项工作完成后,将果园表土翻埋10~15(cm),使土表病残叶片和散落的病菌埋于土中,不能侵染。清园结束后,杀灭藤蔓上的病菌及螨类等细小害虫。
3根腐病
初期根茎部皮层出现水浸状*褐色斑,逐渐变为黑色腐烂,条件适宜时迅速向主根、侧根扩展,使整个根系腐烂,流出棕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后期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长出一层白色菌丝层,呈扇形扩展。病株上部枝梢纤细、叶小发*,生长衰弱。健康根系与土壤中的病根、病残组织接触后得病。高温多雨季节根颈部和病根部周围的地面上长出成丛的浅*色伞状蘑菇,即病菌子实体。7~9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砂土园和肥水条件差的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排水良好、肥力较好的地方建园,栽植不宜过深,土壤中残留的杂木、树桩和感染病原的根系要及时清理烧毁。
4疫霉病
主要危害主干基部和根茎部,发病部位有圆形或近圆形水渍状斑,不久呈暗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皮层坏死腐烂,有的也可危害到木质部。受害严重的树,坏死病斑环绕茎干一周,皮层被环割,使全株叶片萎焉,整株枯死。发病的植株上部生长衰弱,枝条发芽迟缓,叶小、果小、落叶早。
防治技术1、刮治病部,染病严重植株应扒开根际土壤晾晒,并刮除病部腐烂组织,将刮除的病组织携出园外销毁,两周后更换新土覆盖。
5花腐病
主要危害猕猴桃的花蕾、花,其次危害幼果和叶片,引起大量落花、落果,还可造成小果和畸形果,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受害严重植株,花蕾不能膨大,花萼变褐,花蕾脱落,花丝变褐腐烂;中等受害植株,花能开放,花瓣呈橙*色,雄蕊变黑褐色腐烂,雌蕊部分变褐,柱头变黑,阴雨天子房也受感染,有的雌花虽然能授粉受精,但雌蕊基部不膨大,果实不正常,种子少或无种子,受害果大多在花后一周内脱落;轻度受害植株,果实子房膨大,形成畸形果或果实心柱变成褐色,果顶部变褐腐烂,导致套袋后才脱落。受花腐病危害的树挂果少、果小,造成果实空心或果心褐色坏死脱落,不能正常后熟。
防治技术1、加强果园肥培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2、适时中耕除草,改善园地环境。
3、及时将病花、病果捡出猕猴桃园处理,减少病源数量。
6灰霉病
幼果(5月底至6月初)发病时,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初发生时,幼果茸毛变褐,果皮受侵染,严重时可造成落果。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并以此为中心,形成轮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叶片脱落。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果实受害后,表面形成灰褐色菌丝和孢子,后形成黑色菌核。贮藏期果实易被病果感染。
防治技术1、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光投射到地面空隙为筛孔状为佳。
7炭疽病
除危害叶片外,果实受害最初出现水渍状、褐色圆形病斑,逐渐变为不规则形褐色腐烂斑,病斑中央稍洼陷,潮湿时病部分泌出肉红色分生孢子块。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2、清洁果园,减少越冬菌源。
二、猕猴桃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小新甲在猕猴桃上一年发生一代,分布在叶片、果实上,成虫淡褐色,体小,长近2mm,属鞘翅目,薪甲科。喜群集在果柄周围、萼凹和两果相切处等隐蔽部位活动,是猕猴桃主要虫害。虫量较少时,一般不造成危害,数量大时可造成果面成疮痂状,严重影响猕猴桃商品果率。
防治技术1、疏花、疏果时,注意果与果距离,尽量不要留双连果。
2红蜘蛛防治技术慎用农药,保护利用天敌。
3桑白蚧:桑白蚧(又名桑盾蚧)发生规律属同翅目蚧科,以成虫和若虫寄生于猕猴桃主干和枝条吸食汁液,一般多集中在枝条分叉处,严重时整株分布,树体遍布白色,远看树干象涂白一样,导致树势逐年衰弱,目前已上升为猕猴桃第二大虫害。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2代,猕猴桃芽萌动后开始吸食汁液,虫体膨大,5月上旬产卵于雌蚧壳下,每雌虫产卵40-粒, 代若虫5月中下旬出现,分布在树干上,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若虫出来后7-10天开始产生白色分泌物,影响防治效果。6月中下旬雄成虫羽化,7月上旬前后产第二代卵,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若虫,9月下-10月初雌成虫交尾受精后越冬。
防治技术1、对发生轻的果园,冬季或早春萌芽前,用硬毛刷子抹檫密集在树干上或枝条上的越冬蚧壳虫。
4斑衣蜡蝉以成虫、若虫刺吸嫩叶、枝干汁液,影响枝叶正常发育,其排泄物撒于枝叶和果实上,诱发病害,影响光合作用、降低果实品质。
防治方法:结合冬季修剪和果园管理,将卵块压碎。
5蝽蟓发生规律,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猕猴桃枝叶和果实汁液,果实被害后,形成畸形果,严重的造成提前落果,近几年冷库储存时提前烂果60%都是其危害所致,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在我县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屋檐下、墙缝、树皮裂缝等处越冬,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出蛰活动,4月底开始产卵,卵常产于叶背,每卵块有卵20-30粒,5月中旬末开始孵化,下旬进入孵化盛期,6-7月份猕猴桃幼果期为若虫发生危害期,8月份出现老龄成虫,9月中旬-10月份寻找越冬场所越冬。
防治技术若虫发生期及时喷药,可选用2.5%绿色功夫0倍、40%乐斯本倍等喷雾。由于其具迁飞能力强,一是要采用统防联防的形式,二是喷药时先从四周开始,形成药剂隔离带,再喷园内。
6大青叶蝉越冬卵产于枝条皮层中,在受害部位产生半月形疱疹状突起,是多种病菌(特别是溃疡病)入侵的孔口。
防治方法1、冬季、早春清除果园内的残枝落叶,铲除杂草,减少越冬基数。
2、9月下旬-10月上旬成虫产卵前树干和大枝基部涂刷含杀虫剂的白涂剂。
7金龟类主要有苹毛丽、黑绒、铜绿、白星花等。
防治方法1、清除果园园内及周围的杂草,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厩肥。
2、成虫发生期间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高压汞灯诱杀;或在成虫集中为害期,用糖醋液诱杀,糖醋比例为3~5:1,滴入少量敌百虫等杀虫药剂。
8根结线虫受害部位虫瘿或肿瘤,大的如*豆,小的如小米粒,表现为树体衰弱、开花结果少,果实质量差。以卵和2龄幼虫在根及根际土壤越冬,开春后入侵新根,引起发病。沙土地、幼苗根部容易发生。
防治技术1、加强检疫,严禁使用带病苗木。
2、苗木定植前用44~46℃的热水浸根5分钟,或用0.1%克线磷0倍液浸泡2小时。
3、受害严重的果园,在越冬代卵孵化高峰期(10月下-11月中),刨开根部,剪除集中根瘤部分。
4、增施有机肥,加强管理。
9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疯”、“破天窗”;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幼果受害后,有的出现黑色坏死斑,其果肉组织坏死,果实有脱落现象发生。
防治技术1、冬季彻底清除猕猴桃果园内外杂草,以减少越冬卵量。
素安弥猴桃营养素
*瓜蔓、姜叶子、柴胡、橙子叶、老鸭蒜、桃树、山楂、松树、青蒿、印楝、菊花、茶籽饼等,纯中草药提取。
粉末状
主治弥猴桃溃疡病,兼治部分病虫害。
1、禁止食用!
2、避开雨、旱天气及中午曝晒和高温时喷施,喷施后6小时遇大雨应补喷;
3、兑水后3小时用完;
4、如遇减枝,重点喷施伤口;
5、产品密封置于避光、干燥处保存,保质期内如有少量结块,不影响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18个月
克
预防:弥猴桃新出芽前后各一次,7、8、12月各一次;每袋g兑水斤用于2-3亩藤蔓;治病:每袋g兑水60斤用于1亩树患病处;间隔7天喷1次,连续喷施3次。
广西素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高新区高新大道东段25号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B栋厂房二楼西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