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名师教你如何高效复习如何应
距离10月学考、选考一天天临近了,为了让小伙伴们提高复习效率,小编整合了各科目复习指要、备考技巧、练习真题,希望大家复习事半功倍!本篇为大家带来的是历史科目。
一、历史如何复习最有效?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韩美蓉老师为大家讲解如何复习最有效。
复习策略
1、熟悉考纲,知己知彼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历史》是命题依据,它对考核要求、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有十分清晰的表述。识记、理解、分析、综合是知识考核的四个要求,对于各知识考点同学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去备考。(考纲中识记的要求据笔者统计才两条,说明现在的学考选考比以前的会考难度要求有很大的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和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以上是历史考试中对同学们能力考核的四项要求,考试中各题会要求同学们运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能力进行解答。作为人文学科,考纲中还有明确的品质考核要求。考纲中此方面的概述内容不多,但是很精要,很多时候可以作为我们主观题答题的参考。
2、用好样卷,熟悉题型,知晓难度
年10月和年4月两份新高考历史选考卷弥足珍贵。通过与以往会考、高考文综历史卷的对比,不难发现现在选考卷的难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考得细、考得实,是笔者对这两份试卷 的感受。在此,举两例来论证笔者的看法。
年10月第14题考 个 经济技术开发区,此题只在书本插图中有介绍。年4月第33题考木兰围场和承德避暑山庄的职能。如果看书不到位,这类题基本拿不了分。笔者还发现,两次考试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基本来自于书本原文。
所以,学生要想历史学考考A等、选考拿高分就必须踏踏实实。天道酬勤,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仅凭学科能力是不行的。花拳绣腿,拿不了高分。复习中务必注意全面把控教材,除了教材正文,课前提示、插图、知识链接等也应该顾及。希望笔者的上述提醒能够指导同学们的复习备考。
3、与时俱进,改变模式,一步到位
受新高考难度要求与分值的限定(新高考学考和选考是同一份试卷,其中选考70分就是学考题),高难度、高分值的试题不可能出现,所以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有正确的备考思路:立足基础,复习中要有 的史实定位,精细的知识梳理,精细的逻辑思维,精到的理性感悟。夯实基础是关键。同时,所选资料务必要适合新高考的形势,模拟卷的试题结构,分值分配等都要跟现在的考情契合。
4、理时序,重整合
现行教材以模块化、专题式编写,使史实的呈现具有跳跃性,学生的历史时序感较为混乱。因此,复习备考中注重理时序,同学们自己动手对必修和选修的内容进行重组,形成简明通史,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明清时期的历史,必修一着重讲君主专制的强化,必修二相关内容主要是海禁*策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必修三是小说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局面。这些内容结合起来构成明清历史的概貌,这些内容之间天然存在因果联系。我们通过对教材重组,明清历史的阶段特征也会随之清晰起来,也避免了单纯死记硬背的枯燥。此外,宋朝历史、17~18世纪的欧洲等都值得我们去梳理整合。
另外,同一事件在现行教材中零零散散见诸于多册教材这种现象很多见。以辛亥革命为例,必修一、二、三和人物史都有涉及,四册教材内容侧重点有明显不同,但也存在较多的重复。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重组化零为整,形成整体历史。辛亥革命可以从其时代背景、孙中山的引领、革命的过程、革命的成果这些方面进行整合。
通过对教材的重组和整合,既有利于历史复习,也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归纳、总结等等的能力。这对于选考中主观题的回答大有好处。
关于重难点的准备
笔者认为,历史的重难点有三类:历史学科内十分重要和主干的知识;围绕当前的社会热点和重大时*需要去备考的内容;周年大事纪念。如果这三者有交集,那当然是重中之重了。
在年10月的备考中,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相关内容,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作好备考准备。原因有三:近两次*治题的出题点在专制走向民主,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是空缺;近年,南海等问题层出不穷;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本身就是学科内主干知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历史上是如何巩固的,相关内容有秦朝和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建国后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港澳回归等。希望同学们中复习中引起重视。
基于近年包括今年航天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建国后的科技成就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太空技术、航天技术等内容需要去准备。以G20为热点,历史学科中相关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重大的国际组织、经济全球化及面临的问题等应该作为重点去做好准备。
重大的周年相关的考题年4月的考试是考年中共八大,那么在年10月选考的备考中还有哪些周年要去重点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思路一:表中的起止时间是-,即 次工业革命晚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世界市场的“孕育”是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时期,不在本表统计范围之内,排除③,得出正确答案B。
例4(年4月)28.下列所示为-年英、德、美、苏经济发展数据曲线图。其中指代德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思路一:排除法。首先,①是美国,理由有二:一是美国经济在一战前就是世界 并保持至今;二是①代表的曲线-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与罗斯福新*的过程完全吻合。其次,②是苏联,理由是②代表的曲线始于年并持续上升,至年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符合“苏联自年起实施五年计划,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经位居欧洲 世界第二”的史实。再次,④是英国,理由是其代表的曲线在-即一战期间缓慢上升和-即英帝国经济会议之后缓慢上升,符合史实。综上,得出正确答案是③即C。
备考三建议,掌握科学回答图表题的方法。
要注意动态回答。学会用“逐渐”、“剧增”、“骤减”等表示变化的词语。切忌离开图表标题、设问谈图表。
第二,重视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历史统计图表题的明显特征就是阶段性,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历史阶段特征。
第三,提高分析历史因果关系的能力。
笔者认为,历史统计图表题的材料和设问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因果关系。统计数字和线条是“果”,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因”。因此,训练分析历史因果关系的能力成为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历史现象的因果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首先,原因和结果不能混淆。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当然,一种条件下的原因可以是另一种条件下的结果,反之亦然。其次,因果关系也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切忌把没有内在联系的前后相继的历史现象误解为因果关系。
三、历史冲刺题演练小编找来了绍兴鲁迅中学高三备课组的冲刺题,小伙伴们练练手吧!题: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图一
图二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陈衡哲《西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所指建筑的名称和建造目的。指出图2所指建筑的名称,并比较图1、图2所指建筑在顶部设计上异同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整地解释“文艺复兴”的含义。(4分)
第(1)问关键是从图片中获取信息进行解读的能力,同时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2)问更多的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进行回答。
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文艺复兴。
(1)图1为圣母玛利亚教堂,建造目的:为了提高共和国的声誉和公民的自豪感,体现公民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3分)
图2为圣彼得大教堂,二者都是圆顶,圣母玛利亚教堂的顶部是倒立的鸡蛋那样的椭圆形;圣彼得大教堂是真正球面形的,立体感更强。(3分)
(2)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1分),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1分),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1分),实际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1分)。
第二题:
孙中山和列宁是各自国家的革命和现代化的先驱。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民权主义国民*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民权运动之方式规定于宪法,以孙先生所创之五权分立为之原则,即立法、司法、行*、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已。凡此既以济代议*治之穷,亦以矫选举制度之弊。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孙中山《国民* 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 的胜利。……以精确计算每个国营企业和全体国营企业的生产资源和预算为根据的经济核算制和全国工业计划,应该是管理整个国营工业的基础。……交换已成为我们经济的首要任务,成为向资本主义学习借鉴的重要方面。——《列宁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权”设想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概述《国民* 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宁经济建设方面的主张。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些主张的历史意义。
主要考查学生从原始文献材料中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1)小题选用了孙中山在国民*一大上的《国民* 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要求学生从材料一提取相关信息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设想进行概括,并结合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转变等相关知识对这一文献的历史地位进行作答。
第(2)小题选用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相关论述设计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人物列宁一课中”新经济*策”和晚年重视现代化大生产,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权加全国电气化”等相关内容进行作答。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新经济*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特点:间接民权外复行直接民权;五权宪法;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3分)
历史地位: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治基础。(2分)
(2)主张:重视现代化大生产,大力发展电气化;实行经济核算;发展商品生产。(3分)
历史意义:是列宁在新的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基础。(2分)
综合浙江考试、浙考一点通、浙江高考帮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白癜风的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