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中国说文解字丨齐航福摸清家底

  北京手足癣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410/8833646.html

写在前面:走进中华文明源头,感受华夏文字魅力!一横一竖皆智慧,一撇一捺写传奇!河南是甲骨文的发源地,是《说文解字》的故乡。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2月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日报社、光明网、安阳市委、安阳市人民*府联合主办的“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安阳启动,为了探寻文字的起源,大河网特邀请专家学者“说文解字”,共话文明。

大河网讯(记者莫韶华)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经过较长时间的孕育过程,至少在甲骨文时代,汉字已进入成熟阶段。而后,又历经铜器铭文、简牍帛书、玺印文字、货币文字等。由篆而隶,由隶而楷,直到今天的简化汉字,沿袭数千年之久。其间虽然汉字形体不断发生变化,然而其基本体系始终得以维系,其嬗变之迹亦清晰可循。对于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研究,大河网记者采访了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齐航福。

以“帽”为例,追根溯源

“巾”旁的“帽”字出现得非常晚,在这之前都用“冒”来表示“帽”。“冒”最早只见于金文,但其“目”旁,以及“帽”左边的“巾”旁,都是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前者作“

”(像下垂的佩巾之形)。(像眼睛之形),后者作“

”。齐航福娓娓道来,“冒”下部是代表人头的“目”,上部是“

”,即像帽子形的“冃(mào)”。原来“冃”本身就是帽子,只是字形过于简略,后来又在其下部添加代表人头的“目”,这样就有了“冒”。再后来,“冒”有了向上透、往上升、冒犯等引申义,于是又在“冒”的左边添加“巾”旁写作“帽”,专门表示帽子。可以看出,从古至今,除很晚的时期才添加“巾”旁外,“帽”字形体变化不算太大,其发展演变过程确实清晰可辨。

这里之所以以“冒(帽)”字为例,主要因不少人在手写这个常用字时往往会写错,把“冒”的上部误写为“曰”(yuē)或“日”(rì)。如果我们弄清了“冒”字上部本来就是由代表帽子的“冃”变来的,就不会把这部分误写成与嘴巴有关的“曰”(甲骨文作

),也不会误写成代表太阳的“日”(甲骨文作

)。

整理分类、摸清家底、加强数据库建设将文字发展置于历史长河中考量

河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是甲骨文的故乡,是金文等其他古文字最主要的出土地。从汉字起源的角度来看,汉字与河南也是很有渊源的。

据齐航福介绍,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我国最早的成熟汉字体系,“成熟汉字体系”意味着在甲骨文之前汉字理应还有相当一段长时间的发展时期。关于汉字起源与发展问题,裘锡圭、李学勤、饶宗颐、高明、*德宽、*天树、王蕴智、李运富等不少学者均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mallexpress.com/qyggx/14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