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的中草药成分1

  治疗白癜风 的药 http://m.39.net/pf/a_4784149.html

化妆品中的中草药成分分类

中草药(英文名:ChineseTraditonaldrug):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在我国目前可以作为化妆品原料的中草药有余种,按作用分类可分为:

(1)营养皮肤类:

枸杞子、人参、*芪、玄参、三七、地*、当归、桔梗、泽泻、薏苡仁、何首乌和天花粉等

这些原料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物质代谢和分泌功能,抗脂质 化及清除自由基、调节钙通道、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2)保护皮肤类:

芦荟、*芩、鼠李、芦根、当归、薏苡仁等

它们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防晒和抑菌等作用,可有效保护皮肤,防止皮肤被阳光晒黑,并能预防日光性皮炎、剥脱性皮炎。

(3)美白皮肤类:

当归、川芎、红花、赤芍、乌梅、柠檬等

它们在医学上是祛风湿、补益脾肾及活血化瘀药,这类药往往含有一定的抑制络氨酸酶的活性,促使黑色素还原、阻碍黑色素的生成物合成等作用,因而能够美白亮肤。此外一些含有有机酸的草药,对皮肤角质有轻微剥脱作用,因此也能够美白。

(4)育发乌发类:

川芎、银杏、何首乌、五味子等

这类中药多为清热解*、补益活血的药,还有一些是收涩的作用,前者通过去屑、补益活血以促进毛发的正常生长,并由灰、*、白转黑。收涩多富含肉质和有机酸,与美发方剂中的铁、铜等元素合用,主要起染发作用。

(5)瘦身健美类:

金缕梅、甘草、绞股蓝、银杏、茶叶、陈皮、牛蒡、防己、大*等

这些中草药作用机制是加速局部代谢、润肠清泻,促进脂肪排泄的作用等。

(6)香料香精类:

肉桂叶油,苍术油、丁香油、小茴香油、云母香油等

这类中药含丰富的挥发油,具有特殊香味,可通过提取用作化妆品中的香精。此外很多香料对人体神经调节有着安神助眠的作用。

(7)防腐抗氧化类:

*芩、*柏、牛膝、虎杖、大*、白芍、薄荷、白花蛇舌草等

这类中药有明显防腐抗氧化的作用,且安全无害。

(8)乳化类:

甘草、知母、蚤体、麦冬、土茯苓、穿山龙、酸枣仁等

这类中药含有较多的皂苷类物质,具有较好的乳化作用。

(9)着色类:

姜*、红花等

由于化妆品中色素应无*、安全、无副作用,若有可能吞咽于体内,如口红色素,还应该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中药化妆品中原料药的潜在*副作用

中药化妆品是由纯中药制成或在化学化合物基质中添加中药或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物化妆品。

虽然说以中药为原料的化妆品比以化学合成品为原料的化妆品安全性要高,但并不意味着中药化妆品不需要考虑安全性问题。

一方面,中药材在保存、制备中,原料及其提取物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溶剂残留等会带来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并非天然的就是安全的。首先,有些植物及提取物不能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年版规定了98种禁用动植物药,如白芷、细辛、商陆和关木通等。另外,有些天然原料本身有*,除了含有功效成分外,还可能含有不同程度的有害物质如有刺激性、光*性和积累*性成分等,因此不能说天然原料是 安全的。

化妆品中的中药原料可能具有的*副作用,如皮肤刺激性、光*性以及积累*性(肾*性,肝*性,神经*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生殖*性)。

1

皮肤刺激性

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是反映受试物对皮肤的慢性积累刺激性作用,是评价化妆品卫生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理学指标。

由于多数化妆品中都含有表面活性剂、保湿剂、防腐剂等成分,甚至超标添加,这都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给机体造成刺激性。而添加中药原料如人参、三七、白芍、芦荟等的产品刺激性相对较低。

2

光*性

光*性指的是皮肤一次接触化学物质后,继而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所引发的一种皮肤*性反应,或者全身应用化学物质后,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类似反应。

近年来化妆品导致的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生渐有增多,其中主要引起光敏反应的成分主要有遮光剂、香料、防腐杀菌剂。随着多种中药提取物被添加于化妆品中,其中部分添加的中药可能具有潜在光敏感特性,使皮肤发生皮炎样反应。

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2种:光*性(引起光*性皮炎)和光变应性(引起光变应性皮炎)。

具有光*性的中药有连翘、白芷、紫云英、竹*、补骨脂、前胡、小茴香、芸香、独活、槐花、防风、荆芥、马齿苋、白鲜皮等。

3

积累*性

化妆品可以通过口服使用,也可为皮肤、阴道、直肠和呼吸道吸收,不同方式有不同的使用剂量、吸收程度、代谢过程和生物分解产物。中药化妆品中的中药原料通过渗透入皮肤,从而进入体内循环系统,发挥疗效。

已知的用于化妆品的中药原料可能会导致的积累*性,如肾*性,肝*性,神经*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和生殖*性。

肾*性

药材有害成分进入人体后,经过代谢,最终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长期或过量服用或者涂抹含有害成分的化妆品,会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造成肾功能严重障碍。主要表现为机体出现多种代谢产物,药物或*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肾脏内分泌功能发生障碍,引发中药肾*性。

根据《化妆品植物原料手册》规定的用作化妆品原料但可能具有肾损伤作用的中药主要有苍耳子、肉桂、苦参、芦荟、泽泻。

肝*性

药物进入体循环后,都将被肝脏摄取或被肝脏代谢,因此,肝脏特别容易遭受药物损伤。据报道,中药所致的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总病例的10.80%~74.14%。可能具有肝*性的中药及天然药物见表2。

神经*性

中药的神经*性是指由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某些成分引起的神经系统化学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副作用,这种*性反应可以发生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或成熟阶段。

含有对神经系统有害的中药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苷类、*蛋白类、萜及内酯类、重金属类等。

应用于化妆品中的中药原料表现出对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有*蛋白类,如苍耳子,表现为剧烈呕吐、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但暂未见苍耳子提取物外用不安全报道;萜及内酯类,如艾叶对神经系统的危害表现为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肝细胞损害,此外艾蒿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发热、潮红等。但未见艾叶提取物外用不安全的报道。

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

据16届美国经济植物学会年会报告,已发现有28种植物含有致癌成分,包括生物碱、亚 衍生物、三萜烯糖苷、烯 苯等,这些化合物存在于34科属种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中。

这些有*成分是促进体内生成致癌成分,如鞣质;有些是致癌,如斑蝥素;有些是在人体内转化成致癌物质,如爱草脑、槟榔碱水解物、*樟醚、异*樟醚和 *樟醚等。化妆品原料中应用的茴香、胡椒、杜仲、当归、大*、*芩也应引起重视。

导致畸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药材含有有*成分,如秋水仙碱、*扁豆碱、长春花碱、藜芦碱、蓖麻*素等能阻断DNA、RNA和蛋白质合成,造成畸胎。可能致畸的药材有 、水蛭、半夏、甘遂、青蒿、土荆芥、石菖蒲、九节菖蒲、桂皮、花椒、八角、细辛、天芥菜、天花粉、秋水仙、长春花、藜芦、蓖麻、板蓝根、喜树等;具有潜在致畸效应的药材有百台、苦参、杏仁、桃仁、郁李仁、芥菜、防己等。

中药的致突变作用是特殊*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评价药物是否有远期致癌作用的重要指标,是评价药物安全性的重要依据之一。突变有诱发突变和自然突变,诱发突变又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大类型。目前有报道致突变中药有红花、昆明山海棠、狼*、大戟、白曼陀罗、桔梗、川桂皮,当归、熟地*、银杏、白芍、雷公藤、半夏、大*、石菖蒲、洋金花、板蓝根、喜树、花椒、*臼、长春花、秋水仙、茵陈、杜仲等。

具有潜在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中药原料见表3。

生殖*性

中药生殖*性研究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药生殖*性不仅包括药物致流产、胎儿死亡,还包括药物对受胎能力、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及胎仔出生后发育的潜在不良影响,以及诱导畸胎产生的可能性。从理论上来说,妊娠禁忌药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殖*性,而生殖*性评价除包含终止妊娠外还包括致畸评价、生殖能力评价等方面内容。

相关的原料有:艾叶可致孕妇发生子宫出血及流产,妇女非经期阴道少量出血,子宫充血、出血,并引起子宫收缩、痉挛;大*可致雌性大鼠成熟期明显减缓,子宫卵巢质量减轻;三七可引起女性月经增多;*芪可引起过期妊娠,产程延长,胎盘迟剥等;甘草可引起阳痿,睾丸、阴茎萎缩以及乳腺异常发育,非哺乳期妇女异常泌乳;丹参可致阴道不规则出血;红花对子宫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小剂量可使之发生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则使自动收缩增强,甚至痉挛。

扫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mallexpress.com/qyggx/12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