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短肽促进碱性果胶酶的高效生产
碱性果胶酶(PGL)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和造纸等行业。本研究将6种双亲短肽(SAP)融合至PGLN端,以期提高PGL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表达效率。最终得到一株高产菌株重组大肠杆菌(表达PGL-S1),胞外酶活由.65U/mL提高到.47U/mL,其他5种短肽则酶活降低。通过SDS-PAGE检测发现PGL-S1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降低,因此比酶活的提高可能是胞外PGL酶活提高的重要原因。双亲短肽疏水性指数分析显示,短肽S1的疏水性SAP1的疏水性性明显高于其他双亲短肽,可能对融合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有重要影响,进而促进了对底物的催化效率。研究显著提高了PGL的产量,亦为其它工业酶的生产与改造提供重要的参考
果胶酶是能够分解果胶质的酶的总称,广泛存在于各种微生物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能产生相关酶类。根据不同底物,果胶酶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酸裂解酶(PL)和果胶酯酶(PE)[1]。碱性果胶酶(E.C.4.2.2.2,简称PGL),全称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其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将果胶质分解为不饱和的寡聚半乳糖醛酸。果胶酶在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纺织、造纸、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广泛[2,3]。尤其在纺织行业中,由于传统精炼工艺能耗大污染严重,碱性果胶酶作为一种生物制剂,顺应了绿色生产加工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慢慢取代了传统工艺。随着碱性果胶酯裂解酶新用途的不断出现,对该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提高碱性果胶酶的产量受人治疗白癜风的费用白癜风饮食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