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最容易患哪些病这些健康资讯不看你就
10月30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研制发布《广东基层医疗门诊分析报告()》,基于全科医生信息系统的常见疾病、常用药品、患者健康数据,以及基层医生和医疗机构统计信息等基层诊疗重要数据,全面剖析广东基层诊疗现状。
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的全科医生信息系统,选取年8月1日至年7月31日总计条数据,剔除缺失数据后,实际数据条数为。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是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组织,借助于大数据技术,通过全科信息系统平台,为广东不断完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供支持。
一、基层医生地区分布
(一)地区分布
珠三角地区基层医生数量最多
根据全科医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生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广东省基层医生数量为人。珠三角地区基层医生数量最多。
图2-1广东省基层医生地区分布数量
(二)各地区城乡基层医生分布
珠三角城乡基层医生数量比近4:1
根据全科医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生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粤北、粤东地区城乡基层医生数量比接近1:1,粤西地区城乡基层医生数量比为1:4.38,珠三角地区城乡基层医生数量比为3.82:1。
图2-2广东省各地区城乡基层医生分布
二、基层诊疗中常见疾病分析
(一)常见疾病大类就诊频率分布
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频率最高
基层诊疗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大类主要为频次较高的前9种疾病,即呼吸系统疾病(J00—J99)、消化系统疾病(K00—K93)、症状、体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中医病证、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神经系统疾病(G00—G99),这9种疾病总计占所有疾病总数的95.99%。
图3-1常见疾病大类就诊频次(率)分布
(二)高频就诊疾病分布
高发疾病前三甲: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咽炎
基层诊疗中就诊频率较高的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上炎、肠炎、胃肠炎、咳嗽、咽喉炎、胃炎、慢性胃炎、高血压,就诊频率最高的前10位疾病中有5个均为呼吸系统疾病(J00—J99)类别的疾病,其次有3个是消化系统疾病(K00—K93)。
图3-2高频就诊疾病
(三)常见慢性病就诊频率分布
就诊频率最高的慢性病:消化系统疾病
数据显示,就诊频率较高的慢性病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K00—K93)、循环系统疾病(I00—I99)、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呼吸系统疾病(J00—J99)、神经系统疾病(G00—G99)、损伤、中*和外因的某些其它后果(S00—T98)、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这九个类别中。
图3-3前30种常见慢性病就诊频率分布
(二)各年龄阶段常见疾病
将患者按其所处年龄段的不同划分为8组(参考标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提出的年龄划分标准与其它新年龄分段标准相结合),包括婴幼儿(0—6岁)、少儿(7—12岁)、青少年(13—17岁)、青年(18—44岁)、中年人(45—59岁)、年轻老年人(60—74岁)、老年人(75—89岁)、长寿老人(90岁以上)。由于青年时期包含患者的样本容量过大,因此将其均等划分为三组:18—26岁、27—35岁、36—44岁。
各年龄阶段
常见疾病大类就诊分布
各年龄段就诊频率均最高:呼吸系统疾病
图3-4各年龄阶段常见疾病大类就诊分布
对同年龄阶段各疾病就诊频率(纵向数据)进行分析,交叉数据框背景颜色越红,表明其对应年龄段就诊某类疾病的频率越高,背景色越绿则表明就诊频率越低。
数据显示,对于任何年龄段的患者而言,就诊频率最高的疾病种类均为呼吸系统疾病(J00—J99),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就诊频率较高。除了长寿老人组别,其余年龄段的患者就诊频率次高的疾病种类均为消化系统疾病(K00—K93)。
对于年轻患者(婴幼儿、少儿、青少年)而言,就诊频率较高的疾病种类主要为症状、体征及中医病证;对于青年患者而言,就诊频率较高的疾病种类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症状、体征、中医病证、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对于中老年患者,就诊频率较高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症状、体征、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循环系统疾病(I00—I99);此外,对于长寿老人患者,就诊的主要疾病类别还有神经系统疾病(G00-G99)。
常见疾病大类
在各年龄段的就诊频率分布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就诊人群以青年为主
图3-5常见疾病大类在各年龄阶段的就诊分布
探究对于不同疾病种类而言各年龄阶段患者就诊频率的规律(横向数据),交叉数据框背景色越深,表明其对应疾病种类中某年龄段患者的就诊频率越高。
数据显示,各年龄阶段的患者在图3-6所示的七种疾病大类的就诊频率上未出现十分显著的差异,表明这七类疾病的发病根源与年龄的关系不大。对于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由于该年龄段就诊患者人数较少,因此各类疾病的就诊频率都较低。
图3-6七种疾病大类在各年龄阶段就诊分布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J00—J99)这类就诊频率最高的疾病,婴幼儿患者占比最高,达到29.83%;而少儿、27—35岁的青年及中年人患者的就诊频率相近,分别为16.02%、12.04%及12.52%;对于中医病证,婴幼儿的就诊频率达到22.90%,其余年龄阶段的就诊频率未出现显著差异。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K00—K93),中年人的就诊频率最高,达到21.97%;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就诊频率最高的患者集中在青年阶段,表明18—44岁的青年时期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高发期;而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的就诊患者年龄集中在18—44岁,这主要与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有关。
对于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神经系统疾病(G00—G99)、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损伤、中*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及肿瘤(C00—D48)这六类疾病,中年人及年轻老年人患者的就诊频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年轻患者如婴幼儿、少儿、青少年患者的就诊频率均低于3%,表明这类疾病的发病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尤其在中年阶段达到最高值。
对于精神和行为障碍类疾病(F00—F99),婴幼儿与中年患者的就诊频率较高,分别为32.54%和22.29%,不过二者在就诊的具体疾病上差异明显,婴幼儿患者主要就诊原因为厌食,而99.12%的中年患者由于罹患抑郁症而进行就诊。
图3-7精神和行为障碍类疾病婴幼儿与中年人就诊分布
对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婴幼儿和中老年患者的就诊频率较高,但它们在就诊的具体疾病上存在显著不同,婴幼儿患者主要由于罹患蚕豆病而进行就诊,中老年人则是与免疫力不足、贫血等原因有关。
图3-8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婴幼儿、中年人与年轻老年人就诊分布
(三)性别常见疾病
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男性就诊频率高于女性
图3-9各性别常见疾病就诊频率分布
女性患者在肿瘤(C00—D48)、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耳和乳突疾病(H60—H95)、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神经系统疾病(G00—G99)、中医病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症状、体征这些疾病种类中的就诊频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其中,相关的具体病证如图3-10所示。
图3-10女性就诊频率显著高于男性的疾病分布
男性患者在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损伤、中*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循环系统疾病(I00—I99)、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这五种疾病上就诊频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其中,相关的具体病证如图3-11所示。
图3-11男性就诊频率显著高于女性的疾病分布
(四)各地区常见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为各地区最高发疾病
图3-12各区域各疾病类别就诊频率分布
图中某疾病类别上方对应的圆圈越大表明某地区该类疾病的就诊频率越高。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就诊频率最高的疾病类别均为呼吸系统疾病(J00—J99);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K00—K93)。
此外,部分疾病类别仅在某些地区就诊频率较高,如中医病证仅在粤东地区就诊频率较高;循环系统疾病(I00-I99)在珠三角、粤西地区有较高就诊频率。
图4-1基层就诊方式情况
三、常用药品
(一)常用药使用情况
中西医结合就诊人数最多,中西医结合用中成药比例最高
中药
在基层门诊就诊数据中,甘草使用次数最多,使用次;其次是茯苓,使用次;桔梗使用次;白术使用次;白芍使用次;陈皮使用次。
图4-2中药热词
中成药
维C银翘片使用次数最多,使用次;其次是咳特灵胶囊,使用次;咳特灵片使用次;复方甘草片使用次;鱼腥草素钠片使用次。
图4-3中成药热词
西药
富马酸酮替芬片使用次数最多,使用次;其次是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使用次;氨茶碱片使用次;盐酸吗啉胍片使用次;阿莫西林胶囊使用次。
图4-4西药热词
(二)常见非慢性与慢性疾病用药情况
慢性疾病治疗中,中药用药种类多;非慢性疾病中西药使用最频繁
基于上述分析的慢性疾病与非慢性疾病,慢性疾病与非慢性疾病用药分别有60种药。其中,非慢性疾病西药42种,中成药14种,中药4种。慢性疾病中药33种,西药21种,中成药6种。
图4-5非慢性与慢性疾病用药比较
常见非慢性疾病用药情况
报告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6种常见非慢性疾病分析用药频次前10的情况。可看出6种疾病西药使用最频繁,其次是中成药,而中药的使用相对较少。
图4-6常见非慢性疾病用药情况
常见慢性疾病用药情况
选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腰椎病、颈椎病、月经失调6种常见慢性疾病分析它们用药频次前10的情况。除冠心病外,其余五种慢性病对中药依赖程度较高,其中以高血压和月经失调最为显著。
图4-7常见慢性疾病用药情况
四、诊疗费用
(一)各地区次均门诊费用
珠三角、粤北地区次均门诊费高于全省次均门诊费用
广东省次均门诊费用为93.69元,中医次均门诊费用为.87元,远高于全省次均门诊费用,中西医、西医次均门诊费用分别为91.10元、92.68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图5-1广东省基层门诊费用总额占比及次均门诊费用
珠三角、粤北地区费用总额分别为.89万元、.30万元,总共约占全省基层门诊费用总额的90%,次均门诊费用分别为.34元、97.82元,高于全省次均门诊费用,粤东和粤西地区的次均门诊费用则分别为92.48元、52.21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珠三角、粤西、粤北地区的中医次均门诊费用均高于西医和中西医,粤东地区的西医高于中医和中西医。
图5-2各地区次均门诊费用
(二)各年龄段次均门诊费用
各年龄段次均门诊费用相差最大的是西医就诊
随着年龄的增长,次均门诊费用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0—6岁婴幼儿时期的次均门诊费用为61.35元,9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次均门诊费用为.44元,约为前者的2.5倍。
中医次均门诊费用最高的是18—44岁,其次是13—17岁,中西医次均门诊费用最高的是90岁以上,18-44岁次之,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西医的次均门诊费用逐渐上涨。各年龄段西医次均门诊费用的标准差(45.24)最大,即各年龄段的西医门诊费用相差较大,其次是中医(34.65),标准差最小的是中西医(24.53)。
图5-3各年龄阶段次均门诊费用
(三)慢性病与非慢性病次均门诊费用
慢性病的次均门诊费用远高于非慢性病
从慢性病和非慢性病的角度分析,慢性病的次均门诊费用为.24元,远高于非慢性病。在慢性病中,中西医的次均门诊费用高达.78元,其次是中医,而非慢性病则是中医次均门诊费用最高。
图5-4慢性病与非慢性病次均门诊费用
(四)各类疾病次均门诊费用
在各类疾病中,肿瘤、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的门诊费用相对较高
图5-6大类疾病次均门诊费用
五、建议
●进一步完善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药使用情况调研”。
●加大人才保障力度,鼓励优秀人才参与基层医疗服务。
●推动医生参加真实世界研究培训,纳入基层医生年度培训任务。
●开展常见病种类宣传,提高基层诊疗首诊率。
来源:谷雨DataNews(gzgddi)
星标广报君
想第一时间找到广报君了解最新资讯?
办法很简单,
先找到广报君,
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
热点大事,点击即可查看
▼
台风“麦德姆”生成!接下来的天气让你意想不到……
实锤!广州地铁21号线确定年底开通,还有一波地铁新消息来了
“我们在,请放心”,驻港部队这一幕上热搜,看哭!
18岁少女腹痛就医,结果却被切除了部分卵巢,医生:这种“捐献”不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