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芽花三个与猕猴桃生长丰产密切相关
猕猴桃能否丰产与其叶片、芽、花蕾有着密切的关联。叶片是树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供应树体所需要的养分;芽是猕猴桃的临时器官,具有种子的相关特点,来年能否丰产可通过此特征提前观察;猕猴桃的花是雌雄异株品种,需要通过搭配授粉树进行配种才能正常挂果。那么猕猴桃的这三个部位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与特征?对猕猴桃生长丰产有什么帮助呢?接下来就跟着小果一起来看看吧。
猕猴桃集呼吸、蒸腾、光合作用为一体的场所——叶片。它具有怎样的特征?由什么组成的?
一、猕猴桃叶片的形态特征
猕猴桃叶片大而厚,扁圆形近圆形,间或扇形,长10.6~18.7厘米,宽12.8~21.8厘米,叶形指数(叶长:叶宽)0.82左右,基部心形或相交,两侧对称,先端圆形,小钝尖形或微凹陷。
叶面暗绿色,有光泽,无毛。叶缘基部无锯齿,中、上部锯齿亦甚小,呈尖状褐色;叶脉为有明显主脉的羽状网脉,叶为背腹型,叶脉突出于叶背,叶背主、侧脉白绿色,密被白色极短柔毛;叶背灰绿色,密被灰白色星状毛;叶正面略呈凹凸不平,叶片幼小时有毛,尤其沿叶脉毛多,主、侧脉绿色,成叶时毛不明显,侧脉每边5~7条;叶柄浅紫红或青绿色,有茸毛,长6.5~11.1厘米,粗约3毫米,叶柄比率(叶柄长:叶片长)0.60左右。叶成2/5或2+3式的螺旋叶序长在枝上,在树冠中叶子的方位斜角度为29°~33°。
猕猴桃叶片二、猕猴桃叶片的构造
叶柄:猕猴桃叶柄与茎相似,可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束和中央薄壁组织。
叶柄横切面基本上呈五角形。表皮上除表皮毛外,无其他附属物;皮层由10余层细胞组成,靠近表皮的细胞排列整齐,胞壁加厚,以内的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具胞间隙维管束形成连续的环,略呈肾形,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构成,无形成层;中央薄壁组织区,位于大型维管束环的中央,由大型薄壁细胞构成,其中还有一小维管束。在大型维管束外面还有三个小束,各维管束均无次生构造。
叶片:叶片构造分为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上、下表皮均由一层细胞构成。上表皮薄薄地角化,由长方形细胞组成,上表皮上无附属构造。下表皮细胞比上表皮细胞大,不规则。下表皮上有气孔,气孔室小;叶背上凸出的叶脉上有较粗的毛,毛基多细胞,毛基以上单细胞。皮层、初生韧皮部和中央薄壁组织均有许多大型异细胞。
叶肉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栅栏组织具两个栅栏叶肉层;海绵组织丰富,为薄壁细胞,充满细胞质,有小胞间隙。大型针晶异细胞发生在栅栏和海绵组织之中和二者之间,以及叶缘锯齿及毛中。
猕猴桃叶片猕猴桃的生殖场所——芽
猕猴桃的芽外面包裹着3~5片具有锈色毛的鳞片,着生在叶腋间海绵状芽座上,由苞片、叶原体和生长点构成。
通常一个叶腋中有1~3芽,中间为正芽,两侧为副芽,呈潜伏状。正芽易萌发成为新梢,副芽多成为盲芽而不萌发,只有在正芽受伤或枝条短截时副芽才可能萌发。
按芽的性质可分为叶芽和混合芽。苗期和徒长枝上的芽多为叶芽,瘦小,只抽生枝而不结果;成年树上粗壮的营养枝或结果枝的中、下部的芽多为混合芽,芽体饱满肥大,既长枝又开花结果,萌发后先形成新梢,再在新梢中、下部的叶腋间形成花蕾,开花结果(雄株只开花)。
已开花结果部位的芽很难再萌发,而成为盲芽。上述饱满芽也有少量是叶芽,萌发后长成较长的粗壮枝条,当年虽不开花结果,但发育成来年的结果母枝,在母枝的叶腋处生成很多肥满的混合芽,为来年形成大量结果枝奠定基础。
猕猴桃发芽猕猴桃的繁殖器官之一——花
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花为单性花,雌株上开雌花,雄株上开雄花,两种花的外形相似,外表上看都是两性花。两种花的萼片和花瓣相似,但雄花的雄蕊长于退化雌蕊,雌花的雌蕊长于退化雄蕊。雄花的退化雌蕊、子房与柱头萎缩,子房室内无胚珠而不孕;雌花的雄蕊退化,花粉败育,内含物少,干秕而不育。
一、猕猴桃花的形态特征
单生花和二歧聚伞花序同时并存,有侧花2朵,少有1朵。花冠直径3~4.5厘米,花白色,开花后约1日变为金*色,平均有5~7个花瓣,多为6个,阔卵形,尖端圆,基部有淡粉红色晕的短爪,花瓣长1.7~2.0厘米,宽1.5~1.7厘米,有放射状条纹。
花丝白色至浅*色,大约50~65枚,长约8毫米;花药*色,箭镞状;花柱白色,约35枚,长约6毫米,柱头稍膨大;萼片6~7瓣,一般为6瓣,基部连合,椭圆形或卵圆形,密被*色短绒毛,宿存,长约10毫米,宽约7毫米。花梗绿色,被褐色绒毛,长3~4.7厘米,平均约3.7厘米。子房圆球形或椭圆形,密被白色柔毛,直径约8毫米,子房内红色花色素明显。花盛香,雄花比雌花更香,但无花蜜产生。
二、猕猴桃花的五个构造
花柄:花柄类似茎的构造,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构成。表皮细胞一层,薄薄的,角化,并有多细胞毛。表皮下由8~10层薄壁细胞构成的基本组织即皮层;有维管束两个,呈弯月形,外缘为初生韧皮部,内缘为初生木质部。导管串生,每3~5个连在一起,每行导管之间有薄壁细胞间隔,无次生组织。两个弯月形维管束相对而生,其间有多层薄壁细胞相隔,与其它薄壁细胞相通。在皮层、初生韧皮部和中央薄壁组织中含针晶状结晶、菱状结晶或单宁。
萼片:萼片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构成。上、下表皮向外突出形成多细胞表皮毛,远轴的下表皮有不规则的气孔(每14个/平方毫米左右)。表皮内为基本组织,即萼片的叶肉,由大约20层薄壁细胞组成,呈不规则的海绵状,外部3~4层富含叶绿体,有明显胞间隙。维管束由1个大束及6~8个小束构成,束内无次生构造。导管附近有巨大的针晶细胞,萼片尖端有单宁细胞。
花瓣:花瓣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构成。表皮无毛。花瓣中央为多层细胞,向两侧依次递减。维管束16~20个,具初生结构。花瓣肉(叶肉)由约12层含有巨大针晶细胞的薄壁组织细胞组成,远轴表面具不规则气孔。
猕猴桃花瓣雄蕊:可育雄花花丝表皮无气孔,表皮内为基本组织,其中有一个维管束,散生2~3个大型异细胞。花丝长,纤细,白色带淡绿。它们背部与*色、丁字着生的花药中部相连。花药4室,长圆形,花丝顶端延长成为药隔,隔内有异细胞,其内的维管束与花丝维管束相连。花药最外层是厚壁表皮细胞,向内是木质化加厚的纤维层,有1~3层残留的中层和毡绒层细胞,药室内生成大量花粉粒。
雄花雌蕊:可育雌蕊子房约有35~40个心皮,下部聚合形成合生的上位子房。子房外表具不规则气孔及多细胞毛,长2~2.4毫米。中轴胎座。每一心皮靠中轴有一个大型维管束,靠外壁有不连续的一圈小束,各心皮之间还有小束。其余为薄壁细胞,其间散生有少量大型异细胞。每一心皮有连在中轴上的两列10~20枚单珠被的倒生胚珠,株柄基部有一个维管束。花柱多如心皮并分离,宿存或脱落,辐射状。花柱上部变宽,形成具明显中心沟的V形柱头。表面具乳头状突,柱头干燥,没有任何液体分泌物。乳突下是一层皮下细胞,再下是一柱延伸入花柱管的传递细胞。
雌花三、后含物(单宁和针晶细胞)
猕猴桃的雄花和雌花的各个部位都含有单宁细胞,在雌花和子房中最多。维管束也含单宁,花药、花柱和柱头(尤其是乳突)的表皮均含丰富的单宁。
花的各个部位中,均具伸长的针状结晶细胞(大型异细胞),尤其是花梗韧皮部、皮层、花托、花瓣、花柱及子房壁中具大量针晶细胞。针晶多呈簇生状。降解成小而不规则的结晶(晶砂状)也见于花的各个部分。针晶被认为是草酸钙的结晶。雄花和雌花均未发现花蜜,但有明显的香味,雄花比雌花更香。
以上就是关于猕猴桃三个重要部位的介绍,要想通过种植猕猴桃增收致富,就要详细的掌握其生长习性,了解它的各个部位特征与构造,才能在后期的管理中轻松丰产。今天的技术分享就到这里,关于更多果树的种植管理新技术,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