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记者行丨金堤河畔栽下奇异果
“这位是我们有名的‘烧鸡书记’,他的故事挺多,大家可以深入采访一下。”8月26日下午,“脱贫攻坚一线记者行”融媒体采访团来到莘县古城镇辛庄村采访,适逢莘县县委副书记王伟检查工作,他这样向记者介绍村里的省派 书记申健。
这位黑黑瘦瘦的胶东汉子为啥会有“烧鸡书记”的绰号?这和他去年年底的一段经历有关。
8月26日,申健(右一)和韩继东在查看奇异果长势。□朱玉东岳志刚
去年5月,申健来到辛庄村。驻村后,他马上进入角色,发现村里有块约6公顷的杂树林。“从年开始,村里多次想把这块地利用起来,但因为权属的原因都没成功。”村*支部书记韩永山介绍,树林的所有权归属56户村民,每户村民的地块大小、形状不一。“土地零散地分布在群众手中是‘鸡肋’,但如果能集中起来统一利用,那将是开启致富路的金钥匙。”申健与村“两委”干部反复琢磨商讨,确定了首先清理杂树林,然后种植经济作物,再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思路。
但伐树哪是简单的事。申健一户一户做工作,一家一家磨嘴皮子。“当时申书记给俺说,‘你这一亩地,种杂树一年基本无收入,如果拿这一亩地入股,什么都不用管,一年 可以收入元,地还是你的,你说合算不’。”贫困群众韩继东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那几天,申书记天天在村里串门,给村民算小账,有的村民不让他进门,他就拿着烧鸡和酒请人家吃饭。”几天过去了,申健就在村里落了个“烧鸡书记”的绰号。看似开玩笑,但通过这件事村民逐渐明白,申书记是真心想为村里做点事, 都放下了顾虑,签下了同意书。
去年8月16日,伐树工作开始。每天早7点伐木机进场,晚8点收工,申健天天跟着机器走,鞋磨破了两双,被蚊虫叮咬得满身疙瘩。“杂树林旁边有个垃圾坑,清理垃圾坑的当天晚上,我睡觉时觉得浑身痒,开灯一看,衣服上沾了好多蚂蚁,从那以后每天都得把衣服清洗干净才能睡觉。”申健回忆说,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土地被平整出来了,“我们专门请了专家做土壤分析,这块地非常适合种植果木。”
“我家是胶东的,当时就特别想让辛庄村跟上那边的发展步伐。”伐完树后,申健立即行动,带着世代居住在金堤河畔的村民直奔烟台海阳市。“出去看了一圈,感觉我们和先进地区差太多了,所以我们的步子一定得快。”村民韩继华说。
村里决定引进奇异果种植技术。“海阳市推行奇异果种植园及育苗基地相联合的产业模式,效益相当不错。现在我们辛庄村也取得了长期育苗权,以后我们不仅能卖果,还可以卖苗。”申健介绍,辛庄村成为全省第三个奇异果种植基地。
去年12月29日,村民在平整好的6公顷土地上栽下了 批株奇异果苗。“奇异果在第4年每公顷年产可达3万公斤,每公斤收购价为七八元,现在我们已经联系好商家准备预签收购订单。”申健说。在海阳学会栽培技术的韩继东在基地上班,月收入元,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
产业雏形已现,为了形成稳定的收益分配模式,村*支部成立了辛庄村股份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置换三种形式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今年7月7日,6公顷奇异果种植基地的管理权由合作社全面接管,村民实现了向“社员”的转变。王伟在介绍该村经验时说:“辛庄村这个专业合作社的股权清晰,账目委托镇农经办管理,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经验值得推广。”
漫步在奇异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水泥桩,桩顶上是经纬交错的钢丝架,奇异果苗以平均每天3厘米的速度攀爬着。“我每天都来看看,心里有甘有苦。”来辛庄村一年多,申健头发白了,体重也下降了十多公斤,但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苑莘通讯员任瑜李存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