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品主导,市场分散,投影仪市场能撑起年轻

 

在当下的电子消费品市场,很少有年增长超过30%品类,无论是家电产品还是智能终端类产品,其年增长都在10%左右徘徊。

然而随着95后、00后人群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力消费人群,一些原来看似并不主流的电子消费品类开始了放量增长,其增长幅度远超传统电子消费品的成长。中国投影仪市场这两年的巨大变化,正是市场消费人群和消费习惯变化产生的结果。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投影仪市场总出货量达到了万台,同比增长32.4%,更大的惊喜在于,这个原来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市场,目前已成为国产品牌展现优势的阵地。

从这一个表现异常的市场的消费结构来看,消费市场(家用市场)占据了74%的份额,这也充分表明了新消费人群对市场发展足够高的影响力。

01市场结构变化,从国外厂商主导到国内厂家引领

年之前,受技术垄断的影响,中国投影仪市场一直由日本品牌主导,EPSON、SONY以及松下等品牌成为市场的主要厂家;同时,当时的投影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工程及办公市场,整体市场容量也在万台左右,传统灯泡光源和LCD显示技术成为市场的主流。

自年开始逐步走向市场的激光光源和LED光源的投影仪产品,通过三年多的潜行,终于在年成为极具市场价值的技术方向,同时DLP投影技术的兴起,开始逐渐蚕食由日本垄断的LCD投影技术,并成为市场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

虽然从传统意义上来看,投影仪是一个低频、使用场所固定的电子产品,更多的市场集中在办公和工程市场。但中国市场的表现,改变了这一产品类型的市场价值。随着中国90后青年逐步走向社会,他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了投影仪的使用场景,投影仪开始逐步走向了家庭,成为年轻人休闲娱乐的工具。而激光光源和LED光源的投影仪产品,或以高画质、巨幕影院的感受,或以低噪音、轻便和低成本开始成为中国年轻的新宠。

家庭投影仪市场的开启,为中国投影仪厂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市场机会,而通过采用DLP技术和激光光源、LED光源的产品,完美地避开了由日本厂商长期控制的LCD技术壁垒,与此同时,投影仪上游——中国光机厂家的崛起,也给市场格局变化提供了支撑。技术方向的变化,供应链的变化以及中国用户习惯的变化,让中国投影仪市场自年起开始重构,一批中国的技术新贵开始主导中国投影仪市场格局。

中国投影仪市场,特别是家用投影仪市场,开始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狂奔。至年上半年,在排名前五的投影仪品牌中,中国厂家就占据了四席,全年预计市场出货量可达万台以上,产值达到亿元左右。

从市场跟随到市场主导,中国投影仪厂家五年时间的市场突围,终于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02核心技术受困于国外厂家,但国内厂家也已崛起

从目前市场的主流技术方向来看,投影仪市场主要有三种技术方向,一是3LCD的传统技术方案,二是DLP技术方案和LCoS技术方案,其中3LCD技术主要由EPSON和SNOY垄断,DLP技术由德州仪器独立开发,目前核心芯片DMD由德州仪器独家生产,而LCoS方案由索尼、JVC等日系厂家主导,进入市场时间不长,多见于工程领域的投影仪,但在LCoS显示芯片方面,中国企业已开始突破,国产0.26英寸P投影芯片已经量产。

国内投影市场的高速增长,受益于年轻人消费习惯和娱乐方式带来的家用投影仪(智能微投)市场的增长,而家用投影仪产品从技术方向上看,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激光光源和LED光源的DLP的产品方案。DLP方案所涉及的底层核心技术,主要有DMD器件及驱动芯片,光机及智能感知和画质优化算法。从目前行业普遍认可的成本结构来看,DMD器件及驱动芯片占了投影仪成本的25%以上,在高端产品中,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光机是投影仪的核心零部件,占了50%以上的成本。这也就意味着,国内投影仪厂家,如果没有光机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其毛利率不可能太高,虽然市场增长迅猛,但主要利润仍然贡献给了上游厂家。

DLP方案中的DMD器件及驱动芯片,由德州仪器独家垄断,未来也不可能有降价空间,同时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升,0.47英寸的DMD成为入门产品标准,0.66英寸4KDMD器件的需求增长,高分辨率DMD涨价应该是大概率的事件。

TI投影器件的性能及价格

目前家用的投影仪的分辨率主要集中在P阶段,但无论从用户需求还是在线视频和影视片源来看,4K都是在趋势,特别是在当下在线视频4K(虽然中国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的4K并非真正意义上的4K)普及,家用投影仪的4K化趋势不可逆转。

投影仪光机直接决定了投影仪的亮度(流明)、分辨率和显示性能。从德州仪器DLP领域的供应商名单里可以发现,光机市场主要由国内厂商主导,广景视睿、安华光电、扬明光学以及迅达光电为下游厂家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光机,而在高端市场,光峰科技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在激光光机方面,依靠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ALPD技术,通过荧光+激光的组合,改善了激光光源存在的一些缺陷,无论是分辨率、流明和显示性能方面,都优于传统激光光源光机。而在激光投影的高端市场,光峰科技的产品,基本垄断了中国的各大电影院线。

受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普及的影响,在智能感知和画质优化,以及交互体验的系统设计方面,则成为国内各厂家表现最亮眼的部分。在用户体验方面,国产厂家,无论是极米、峰米、坚果还是当贝,其系统优化和交互体验,远比明基、EPSON要优秀得多。

整体而言,中国的投影仪市场,光机和系统设计方面,中国厂商处于相对的领先地位,但基于DLP的方案中,DMD器件和驱动芯片,受德州仪器技术壁垒的限制,目前仍然是受制于人。而LCoS技术方向,受技术成熟度的影响,短期内很难在市场上形成影响。

03市场仍然集中度不高,单品主导的时代

从这两年投影仪市场的技术发展来看,LED光源和激光光源成为市场的主力,而传统的灯泡投影仪虽然增长还在,但其市场容量已经式微。这和不同光源的优点和缺少密切相关。传统灯泡投影仪受限于使用噪音大,灯泡会用寿命短,使用不便等因素,在消费市场LED光源产品异军突起的潮流中,逐渐沦为边缘化产品。

对于新消费人群而言,虽然液晶电视在画面质量和分辨率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但受显示面积的影响,很难给年轻人带来巨幅影院沉浸式的体验,投影仪走进青年人的家庭,其巨幅的影院感受成为打动他们的核心优势。

从年上半年各厂家的市场份额来看,国内投影仪市场仍然处在成长期,没有哪家厂家形成了绝对性的市场优势,整体市场集中度不高,排名前五的厂家的市场份额只占到了市场的43%,这也为下一步市场的进一步重构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从年至今,无论从用户需求的把握,还是从技术的应用的角度看,国内各投影仪厂家基本形成了三种发展形式,一是以极米、峰米、坚果为代表的新入局者,通过智能投影的概念以及合适的价格,配合互联网化的营销,成为投影仪市场的破局者;二是明基等传统投影仪厂家,在被挑战后,开始产品线的改进和智能化的变革,在产品体验层开始向新贵学习;三是以光峰、海信等光机厂家和电视厂家,以“激光电视”为概念,进入高端市场,并形成了足够高的市场影响力。

形成今天中国投影仪市场分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核心技术掌握在上游厂家手里,经过第一阶段的投影仪微型化、智能化的演进后,各厂家在创新方面空间不大;另一方面新进入的厂家虽然市场营销动作频繁,但品牌影响力并没有形成;同时受进入厂家众多的原因,产品同质化严重,虽然一段时间内有比较亮眼的产品出现,但随后马上进入了众多产品混战局面。

自年极米Z4系列进入市场,以“无屏电视”的概念和低价、轻便和视频资源相对丰富引起用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mallexpress.com/sf/18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