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MEBACKTWO
往期回顾
ICOMEBACK!-ONE(详见本期发文第二篇)
.12.10-.03.05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
The3rdToday’sDocuments
BRIC-à-brac
THEJUMBLEOFGROWTH
另一种选择
策展人:*笃、GerardoMosquera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宣传海报
◆◆◆◆
Thisperiodcontinues
本期继续我们的现代艺术之旅
◆◆◆◆
1号馆F3
贰
苏新平,年,《灰色1号》
苏新平,一位现居北京的画家。他的兴趣更多集中在中国传统绘画理念及方法如何在当代艺术中转换及建构个人语言。他的《灰色》系列是从自我内心出发创作的,彰显自然和质朴的形式,以摆脱既定的创作方式和语言逻辑。
苏新平,年,《自画像》
他的工作方法就是在不设定前提下,凭借 笔落于画面的感觉,从一个局部入手,每一笔不重复地向四面推进。因此,苏新平的绘画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以至于完成的作品超出预期。他遵循的是自我的内心而非客观对象。这就是他追求的绘画语言。
王戈,年,《回收的形式》
女艺术家王戈,现居山东济南。在《回收的形式》这件作品中,她尝试把世界看作一个不断被推倒重建的形体,在这一过程中,无数的形式被生产或者毁灭,而地球已然被人类按照自己的需求有条不紊的改造了其外观。我尝试借用已存在的“形式”来创作,如这件作品中木材厂堆积待运去切割的木料,作品材料使用了从自然中开采,后经过加工使用, 沦为废料的物品,如各种的板材下脚料。我将这些材料还原图像中呈现的“形式”,而这个微观景观与图像中空缺形状在形态和尺度上的对比,正呼应了今天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MarcosRamirezErre,年,《城市肖像》
来自墨西哥艺术家马尔库斯·拉米雷兹·艾尔(MarcosRamirezErre)创作的《城市肖像》(CityPortraits)用综合材料呈现了三个层内涵:首先,艺术家标识出了在美国硅谷地区的十座城市的每一城市真实的地理地图;在这地理地图之上,艺术家运用从网络上搜集到的数据以及铝 这种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材料(这是硅谷最发达、先进的高科技产业的常用材料)组建了一幅幅高科技地图; ,艺术家利用人口统计学数据以及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木材隐喻性地并置了硅谷这十座城市的族群分布图。
MarcosRamirezErre,年,《城市肖像》
该组作品涉及了地图学、高科技、社会学及族群的意义层面,并以抽象形式给以高度概括。马尔库斯的艺术实践再现和印证了五个重叠图景:人种图景、媒体图景、科技图景、金融图景和意识形态图景。
杜震君,年《通天国——狂欢节》
来自巴黎的艺术家杜震君在自己作品中虚构了一个充满危险性,带有不稳定性,濒于崩溃边缘的图景。在通天国系列中,《打瞌睡》和《狂欢节》如巴别塔一般,聚焦和表现的是现代都市紧张、拥挤和焦虑的情景,但其形式令人联想到荒诞的布鲁盖尔式的画面形象。艺术家运用颇具讽刺幽默的形象和表现手法,揭示了当今社会公共空间芸芸众生的荒诞性,并暗喻了难以逃避的现代性的境遇。
曹雨,年,《泉》
年轻的中国女艺术家曹雨(CaoYu)的作品《泉》,采用了行为艺术的方式,她用力挤捏双乳房,纯白色的乳汁喷射而出,多似泉涌,饱满的乳房慢慢变得干瘪,直至她将乳房挤空为止。她将自己的乳汁变成雕塑的材料,而身体则成为孕育和喷射乳汁的容器。在这里,她与布鲁斯·瑙曼对话,“泉”依靠我的身体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她利用自己哺乳期的身体制造了一个具有雄性色彩的喷泉纪念碑,当然,这个过程是短暂和临时的。
宋兮,年,《光之身体》
现居上海的艺术家宋兮的行为作品《光之身体》通过陌生人之间的身体接触、摩擦,表现了陌生感与温暖、 的共存。身体自身就是一种雕塑般的存在,在这里艺术家将两个陌生人组合到一起,让他们身体之间进行摩擦,在这个过程中由温暖到带来 ,摩擦的同时产生消耗。在两个人接触的一瞬间,身体是静止永恒的,像古典雕塑般,这里的时间被无限地拉长。
贾马尔?彭万尼,年,《另一种生活》视频截图
影片《另一种人生》讲述了几个年轻小伙子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走私各种酒类——苏格兰杜松子酒和俄罗斯伏特加酒——的故事。带有累累枪伤走私者已精疲力竭,却仍不顾一切地谋求生存。夜晚来临,他们用柳条箱烧火取暖。在影片中一小伙子举起一听啤酒说:‘我中枪就是为了这个玩意儿?’在人生发展轨迹上生与死就是那么一瞬间的存在过程。
AES+F当代艺术小组,年,
《特里马尔乔的晚宴——寓言》
AES+F是俄罗斯的当代艺术小组。摄影作品《特里马尔奇奥的晚宴——寓言#2(亚洲之胜利)、寓言#3(非洲之崛起)、寓言#5(欧洲之衰落)》源自古罗马尼禄皇帝时期抒情诗人盖厄斯·佩特罗尼乌斯·阿尔比特的诗集《萨蒂利孔》中的篇章《特里马尔奇奥的晚宴》。诗中特里马尔奇奥的名字是财富、奢华、暴饮暴食和无节制的寻欢作乐的同义词。该艺术小组在现实中寻找与之相关的场景。特里马尔奇奥本是奴隶,如今却被描绘成盛宴的新贵形象——艺术家借此营造了豪华酒店和临时 的集体意象——讽喻了享乐主义的场景(按摩、打高尔夫、游泳和冲浪)。
FrancescoClemente,年,《易经之后》
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FrancescoClemente)是意大利艺术家。现住纽约。克莱门特说,“莱布尼茨读到《易经》时发明了二进制。《易经》让我记着软弱的力量和力量的软弱”。
PraneetSoi,,《堕落的人们》
来自印度的普拉尼特?索伊(PraneetSoi)现住阿姆斯特丹。他的绘画《堕落的人们》是画家利用其收集的媒体新闻中的图案作为创作灵感。图片涉及恐怖主义袭击和9.11世贸中心建筑片段。同时,他利用在其工作室拍摄的照片,将它们转化成绘画,以作为进一步的实验的基础。
王国锋,,《这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更不是未来》
王国锋是生活在北京专注拍摄北朝鲜的艺术家。这件作品反映了北朝鲜极权统治下的集体无意识精神和心理面貌。由于北朝鲜的闭关锁国*策使得它成了东北亚(艺术版块)的“空缺”。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国锋的摄影在这个意义上填补了缺憾,虽然采用的是即时纪实摄影的方法,但艺术家通过高科技的后期处理,使得图像本身呈现出一种主观分析的客观性,即以独特的摄影语言再现和分析了北朝鲜不合时宜的*治生态和个体虚妄的存在感。
张英海重工业,-年,《三星意味着高潮》
来自韩国的张英海重工业双人艺术家组合以互联网为基础创作的作品具有讽刺的意味,表达日常状态-他们选用的艺术气息浓厚的组合名称正是反映了这种反讽手法:“张英海重工业”听起来像是一家韩国企业联合会的名称。在数字动画作品《三星意味着高潮》中,两位艺术家利用讽刺的手法挑战韩国人想象中神化的三星集团,同时也诙谐地批判了韩国经济发展模式。
陈春木,,《不仅仅和你发生关系》
中国艺术家陈春木(ChenChunmu)的作品是由透明树脂及丰富的色彩塑成欲望的“奇花异果”,将生活老照片或与情感相关的碎片文字或词语,封存定格于花果之中。即是寄存过去情感与欲望,或是借用在过去所承载的情感与欲望的母体之上延续有效并节制的再生长。同时,随着时间流逝,细腻的情感和欲望也在发酵和沉淀。在光的折射下,欲望更加透明诱人。细腻诱人的花果寄生在一根根粗糙站立的朽木上,表皮光鲜的奇花异果寄宿吮吸在供不应求营养的朽木之上,不知道可以持续维持多久?这种欲望之过与之生存的环境关系,不知道可以维持多久?
1号馆F4
叁
王礼*,,《矗立》
王礼*是居住于北京的青年艺术家。他雕刻生涯的最初体验是粉笔削刻。经过多年的雕刻专业的学习,他又重拾粉笔削刻创作了这件作品。他的粉笔作品从地面向上延伸直达天花板,于是在空间中形成一根垂直于地面的彩色线条,美丽而脆弱。这是他对神秘力量和无限空间的敬畏和探索。
李易纹,年,《陈列》
李易纹,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艺术家。他的兴趣在于笔触、色彩、肌理等构成画面细节上,同时注重某一单纯“物”或“词”所凝结的个人感情与想象。他的灵感或对一些词产生莫名的兴趣,如源于古典戏剧四幕剧的“四幕”,或对台球相互撞击摩擦所产生的“齿轮效应”的兴趣,或物理学里的“自旋”、“扰动”等词会引发个人的创作动力。因此,画家把在心里上反复想这些词的感受及其内含带入绘画。
马得,《吃酸奶》
艺术家马得生活在上海。他的录像《吃酸奶》试图将一个内在过程和外在形式联系起来,从另一角度揭示了对世界的看法与理解。
廖建华,-年,《一分钱交换计划》
中国艺术家廖建华的作品涉及交换议题。他想把存放在家里多年的已经在当下日常生活中无法正常流通的一分钱以自由交换的形式转换出其更多的可能性。也试图通过在一分钱交换过程中体验和探讨人与人,人与钱,钱与物以及交换过程中的偶发性与认同感之间的关系。
ThomasHirschhorn,年,《受害者(工作中的人)》
来自瑞士/法国的艺术家托马斯·赫赛豪恩(ThomasHirschhorn)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图像、物质与人之间所隐含的话语和矛盾的关系。他的作品《受害者(工作中的人)》[Subjecter(PeopleatWork)]利用了现成品的人体模特、假发、裙子、印刷品及棕色胶带这些材料,其中裙子上的图像由不同空间中人的工作状态组成,而所有的现成品一同建构了一种强加与被动接受的隐喻的经济关系。作品充满着社会的争议性,以失衡的消费文化作为象征,讨论道德与责任的话语。
辛西娅·玛塞尔,年,《门徒实践者》
辛西娅·玛塞尔是来自巴西的女艺术家。她从混乱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中搜罗用于创作的材料。她的作品不仅表现在对时间的界定,而且体现在对重复性的利用和对物质(灰尘和垃圾)的累积和叠加。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北京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