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聚集贵州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三

  收获的季节,黔贵大地田畴沃野尽“丰”景,农民争相“晒丰收”“秀幸福”。大娄山逶迤北去,五谷丰登粮满仓,金灿灿的稻穗颗粒饱满,将“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乌蒙山绵延千里,瓜果飘香甜如蜜,一地生“多金”,鼓起农民“钱袋子”;北盘江激流奔腾,六畜兴旺百姓欢,畜禽养殖膘肥体壮,乡村振兴“畜”势勃发……一幅“农”墨重彩的“三农”画卷徐徐铺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以来,贵州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压器”,全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特色产业产销两旺,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为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五谷丰登风吹稻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连日来,思南县塘头镇机场坝的水稻陆续成熟,伴随着机械轰鸣声,收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饱满的谷粒从卸粮口卸出,满满当当装入口袋。“你看这谷子饱满得很,比去年还要好,今年从耕、种、管、收都是机械化作业,亩产也比往年增加了不少。”村民邵光芬捧起金黄稻谷高兴地说。压弯了腰的稻穗儿、轰鸣不止的机器声,还有农民发自内心的笑声,都预示着这又是个丰收年。水稻是思南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4.7万亩。针对水稻生长中期病虫害情况,思南县组织全县农技人员下乡入户,向农户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相关知识,并大力推广无人机“飞防”作业,精准施药,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让丰收成色更足,根基更牢靠。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贵州以“稳粮、扩油、增效”为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稻油轮作等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及推进撂荒地治理工作等,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良田为基,良种播下,良机跟上,良技用上。坝区保主粮、山区扩优势、豆薯进林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不断探索实践,在提高粮食单产、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上下功夫,让土地资源“用起来”“活起来”,丰收底气越来越足。民以食为天,粮丰天下安。来自我省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夏粮产量.90万吨。喜看稻菽千重浪。流连各地的田间地头,醉人的不仅仅是无尽的秋景和丰收的喜悦,还有粮食生产的稳产增产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铿锵足音。六畜兴旺“哞哞哞……”每月农历逢一、六赶“牛市”,凤冈县绥阳镇金桥梁大牲畜交易市场人头攒动,不仅成百上千的本地人会聚集到这里做买卖,还有远道而来的成都、重庆的肉牛买卖经纪人在此激烈“博弈”。“今天牵了三头牛,卖了两头,赚得多块钱,喂牛有搞头。”伴随着哞哞的牛声,新建镇养殖户朱俊刚脸上露出了笑容。作为黔东北最大牛交易市场,自年起,绥阳镇金桥梁大牲畜交易市场每年集中交易肉牛达10万头,年交易额均在12亿元以上。生态黔牛,天然健康。贵州养殖肉牛历史悠久,拥有关岭黄牛、思南黄牛、黎平黄牛、威宁黄牛和务川黑牛等一批优质地方品种。年,贵州建成长江以南现代化万头肉牛农旅融合标杆牧场,实施“百千万”创建工程,全省牛羊产业创建示范乡个、示范家庭牧场个、示范养殖户80户,农民赶着牛儿“犇”向幸福生活。畜牧业,一头承载着农民发展养殖奔小康的希望,一头保障着市民餐桌上肉蛋奶的供应,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猪粮安天下”。小猪住别墅、吹空调、听音乐,在贵州早已不是新鲜事。富之源集团的楼房养猪项目便是贵州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缩影。坐落在修文县谷堡镇大山深处的楼房养猪场,千余头生猪住楼房、饮温水、睡温床、吹空调,享受着干燥洁净的舒适环境。在这座智能化的猪“公寓”里,空气、水、饲料进出等全部设有独立管道,避免人、猪、料层间交叉,粪便也有专门的处理通道。从一家一户饲养的庭院经济到工厂化、规模化的立体养殖,从“小散乱”到标准化、生态化,贵州生猪养殖经历过艰难的阵痛期,破解了传统生猪养殖面临的多重难题。今年上半年,我省生猪存栏.3万头,同比增长3.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万头,同比增长1.8%,生猪出栏.4万头,同比增长1.1%。瓜果飘香秋风送爽,瓜果飘香。时下,贵州各地瓜果相继成熟,汇聚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丰收图景。9月,登上修文县平滩村的产业园观景台,目之所及,猕猴桃藤蔓从一座座山头绵延到田野村庄,挂在藤上的一串串“奇异果”,是村民们不断培育壮大的“绿色财富”。果农黄国祥只要有空,每天都要到自家果园里走走看看,不时伸出双手打理枝条,用辛勤劳动迎接秋后的丰收,“这是我们一年到头的期盼呀!”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上的修文县,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宜猕猴桃生长。经过30多年发展,作为修文极具标志性的特色产业,猕猴桃在这里拥有16.7万亩的江山。年,依托主导产业猕猴桃,修文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修文县平滩村凭借猕猴桃1.5亿元产值,在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中金榜题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贵州生态环境好、山地丘陵多、气候“十里不同天”,孕育了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近年来,贵州省坚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南瓜、猕猴桃、蜂糖李等增收致富的“黄金果”,促进了群众增收,助力了乡村振兴。一年四季有花开,一年四季有果摘。水城红心猕猴桃、纳雍玛瑙红樱桃、镇宁蜂糖李、从江百香果、花溪草莓等“贵州精品水果”已成为多彩贵州的绚丽名片,为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创造了良好条件。硕果盈枝幸福来,“瓜果经济”为贵州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年,全省园林水果果园(不含刺梨)面积达.02万亩,产量.83万吨,产值.97亿元,产量与产值实现三年连增。修文猕猴桃、罗甸火龙果、麻江蓝莓、水城红心猕猴桃、从江百香果、威宁苹果、镇宁蜂糖李、纳雍玛瑙红樱桃等一批区域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修文“7不够”、息烽“弥天大圣”、六盘水“弥你红”和贞丰“黔龙果”等企业品牌已成功拓展国内外市场,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接下来,贵州将锚定目标、铆足干劲,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做好“三农”工作,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和美,农民更幸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传娟编辑邓钺洁二审金忠秀三审刘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mallexpress.com/ccfs/17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