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源食品奇亚籽提取物
在中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食品称新资源食品。《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新资源食品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
(三)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新资源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对人体不得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国家鼓励对新资源食品的科学研究和开发。
奇亚籽
奇亚籽(ChiaSeed)是薄荷类植物芡欧鼠尾草(SalviaHispanicaL.)的种子,原产地为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马拉等北美洲地区。
奇亚籽较小,一般为长1.87±0.1mm,宽1.21±0.08mm,厚0.88±0.04mm,呈椭圆,表面光滑,颜色从米*色到深咖啡色,表面带有大理石纹脉络线。浅色的种子在重量、宽度、以及厚度上略比黑色的种子饱满。它是omega-3脂肪酸含量最丰富的食物,并且含有天然抗氧化剂。
欧美人喜欢称赞奇亚籽为“magicseed”、“superfood”,而“奇异籽”、“超能食品”就是对这两个称号的翻译。据传说记载,奇亚籽可以增加能量、改善睡眠、帮助减肥、抑制对糖的渴望、增加饱腹感、让头发柔润有光泽,还能改善皮肤状态。
奇亚籽的功效
改善消化系统
奇亚籽是人类Omega-3,脂肪酸,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的自然植物来源,是所有植物中Omega-3含量 的;蛋白质,脂质,膳食纤维和能量明显高于其他植物,可以起到预防肠癌、乳腺癌,肺癌等疾病,改善消化系统的作用。
促进心脏健康
奇亚籽含有多达20%的omega-3ALA,这是维持身体健康不可或缺,人体自身无法制造,需要通过饮食进行补充的脂肪酸。奇亚籽中所含的omega-3ALA对心脏健康尤其重要,研究显示,omega-3ALA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维护血管功能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控制糖尿病
奇亚籽遇水可以膨胀,形成的粘膜可以包裹食物,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缓慢转化糖分,再缓慢将糖分转化成能量,从而可以控制血糖高低,恢复胰岛功能,是适合糖尿病人来食用的天然食物。
维持体重
奇亚籽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钙。当食物中加入奇亚籽后,会变成糊状或膨胀而引起饱足感,这能使人每天摄取更少的卡路里,控制体重,但仍能保持能量和耐久力。
修复肌肤和指甲
奇亚籽富含omega-6LA、抗氧化物和蛋白质,这是保持健康肌肤的重要基础。研究证实,饮食中的抗氧化物可以减缓身体的衰老;蛋白质能够构造和修复人体组织,尤其能保护头发和指甲健康,而奇亚籽则是天然蛋白质的理想来源。
增强体能
奇亚籽可以持续地向身体释放能量,很多运动员都会通过食用奇亚籽来提升运动耐力、帮助肌肉恢复或提高关节灵活性。
营养价值
奇亚籽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多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绿原酸,咖啡酸,杨梅酮,槲皮素,山奈酚等),是天然omega-3脂肪酸的来源,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应用
用于食品
A食品原料:奇亚籽已经在不同的国家广泛应用开来,如泰国,墨西哥,阿根廷,智利,新西兰,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主要应用于饮料,谷物棒,饼干,面条,面包,酸奶等。
B营养补充:从奇亚籽中提取的omega-3制成胶囊,可作为omega-3的营养补充剂。
C用作香料:奇亚籽油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可以用于制作调香剂作为芳香成分的来源。
D改性材料:奇亚籽的表面含粘多糖,可作为包埋和薄膜改性的原材料。
用于控制害虫
奇亚籽叶子含有β-石竹烯,蓝桉醇,二 蒎烯等化合物,可以有效的抵制昆虫害。
用于药品
A控制血糖:奇亚籽含膳食纤维较高(每12g奇亚籽含有约5g纤维),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吸水后膨胀,体积为原来的数倍,这就导致了人产生饱腹感,减缓消化的速度,使得血糖以及胰岛素可以相对稳定在某一水平。
B降低胆固醇:研究表明,omega-3可以降低 三酯,且奇亚籽中含有β-甾醇可以降低细胞胆固醇含量。
安全性
年被EFSA(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是新的食品原料,且经科学验证,奇亚籽不会引起任何过敏性、抗营养性或者*副作用。
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批准奇亚籽为新食品原料。
新资源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
新资源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区别在于:
1.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而且申请审批时也必须明确指出具有哪一种保健功能,并且需要在产品包装上进行保健功能标示及限定,而新资源食品具有一种或者多种功能则不在产品介绍中详细标示。
2.新资源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适用人群不同,前者适用于任何人群,而后者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新资源食品名单
透明质 年第9号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年第9号瑞士乳杆菌R0052年第4号婴儿双歧杆菌R0033年第4号两歧双歧杆菌R0071年第4号弯曲乳杆菌年第2号球状念珠藻(葛仙米)年第10号黑果腺肋花楸果年第10号乳木果油年第7号宝乐果粉年第7号N- 神经氨酸年第7号顺-15-二十四碳烯酸年第7号西兰花种子水提物年第7号米糠脂肪烷醇年第7号γ-亚麻酸油脂(来源于刺孢小克银汉霉)年第7号β- -β- 钙年第7号木姜叶柯年第7号(3R,3R)-二 -β-胡萝卜素年第7号茶叶茶氨酸年第15号线叶金雀花卫生计生委年第12号塔格糖卫生计生委年第10号奇亚籽卫生计生委年第10号圆苞车前子壳卫生计生委年第10号罗伊氏乳杆菌卫生计生委年第10号蛹虫草卫生计生委年第10号植物甾烷醇酯卫生计生委年第10号壳寡糖卫生部年第6号水飞蓟籽油卫生部年第6号柳叶蜡梅卫生部年第6号杜仲雄花卫生部年第6号 片球菌卫生部年第6号戊糖片球菌卫生部年第6号番茄籽油卫生计生委年第20号枇杷叶卫生计生委年第20号竹叶*酮卫生计生委年第20号燕麦β-葡聚糖卫生计生委年第20号清酒乳杆菌卫生计生委年第20号低聚木糖卫生计生委年第20号湖北海棠叶茶海棠叶卫生计生委年第20号产 杆菌卫生计生委年第20号阿拉伯半乳聚糖卫生计生委年第20号磷虾油卫生计生委年第16号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卫生计生委年第16号显齿蛇葡萄叶卫生计生委年第16号裸藻卫生部年第10号1,6-二 果糖三钠盐卫生部年第10号丹凤牡丹花卫生部年第10号狭基线纹香茶菜卫生部年第10号青钱柳叶卫生部年第10号光皮梾木果油卫生部年第10号长柄扁桃油卫生部年第10号低聚甘露糖卫生部年第10号茶树花年第1号盐地碱蓬籽油年第1号美藤果油年第1号盐肤木果油年第1号广东虫草子实体年第1号阿萨伊果年第1号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年第1号人参人工培养卫生部年第17号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卫生部年第17号小麦低聚肽卫生部年第17号蛋白核小球藻卫生部年第19号乌药叶卫生部年第19号辣木叶卫生部年第19号蔗糖聚酯卫生部年第19号蚌肉多糖年第2号玛咖粉卫生部年第13号元宝枫籽油卫生部年第9号牡丹籽油卫生部年第9号翅果油卫生部年第1号β- -β- 钙卫生部年第1号金花茶卫生部年第9号显脉旋覆花
小黑药卫生部年第9号诺丽果浆卫生部年第9号酵母β-葡聚糖卫生部年第9号雪莲培养物卫生部年第9号DHA藻油年第3号棉籽低聚糖
棉子低聚糖年第3号植物甾醇酯年第3号植物甾醇年第3号花生四烯酸油脂年第3号白子菜年第3号御米油年第3号雨生红球藻卫生部年第17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 卫生部年第17号磷脂酰丝氨酸卫生部年第15号玉米低聚肽粉卫生部年第15号γ- 卫生部年第12号初乳碱性蛋白卫生部年第12号共轭亚油酸卫生部年第12号共轭亚油酸 酯卫生部年第12号植物乳杆菌卫生部年第12号杜仲籽油卫生部年第12号菊粉卫生部年第5号多聚果糖卫生部年第5号茶叶籽油第18号盐藻及提取物
盐藻
盐藻提取物第18号鱼油及提取物
鱼油
鱼油提取物第18号 二酯油第18号地龙蛋白第18号乳矿物盐第18号牛奶碱性蛋白第18号低聚半乳糖卫生部年第20号副干酪乳杆菌卫生部年第20号水解蛋*粉卫生部年第20号异麦芽酮糖醇卫生部年第20号植物乳杆菌(菌株号v)卫生部年第20号植物乳杆菌(菌株号CGMCCNO.)卫生部年第20号叶*素酯卫生部年第12号L-阿拉伯糖卫生部年第12号短梗五加卫生部年第12号库拉索芦荟凝胶卫生部年第12号嗜酸乳杆菌卫生部年第12号植物乳杆菌(菌株号ST-Ⅲ)卫生部年第12号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号R)卫生部年第20号塔罗油卫生部年第10号珠肽粉卫生部年第20号菊芋卫生部年第16号蔗糖聚酯卫生部年第15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