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机甲现身嫦娥5号着陆场,怀抱斤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随着嫦娥5号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位于内蒙古的四子王旗着陆场也进入了样品仓投射前的 准备时刻。在媒体关于着陆场的 报道中,四子王旗着陆场的工作人员使用了大量高科技产品,例如无人机巡逻、图像追踪,北斗卫星定位设备等,以保证样品回收工作顺利进行。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在采访中出现的工作人员身着的动力外骨骼装备。在记者问及工作人员手中的箱子具体重量是,工作人员一路小跑轻松说道:有个来斤吧。

从采访中我们可以发现工作人员身着的外骨骼背部有类似于电池仓的结构,并且腰部与腿部有连接导线,疑似为自带电源的动力外骨骼装置。实际上目前国内曝光的外骨骼装置大多数为无动力外部的装置,通过将人身体的重量与负载均匀的分担到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地面上来提升人的负载能力及前进速度。而本次采访中曝光的动力外骨骼,由于人本身的身体只提供控制力,主要的负载及前进的能量由动力外骨骼上的液压系统或电机系统提供。相对于无动力外骨骼负载能力更强,前进速度更快,适合短期高强度任务使用。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动力外骨骼装备中国的起步其实并不早。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了外骨骼的研究,先后推出了多款*用可穿戴外骨骼以及智能作战服,并且开展了测试评估。但是,在长达60年的研发周期内,美国没有任何一款*用主动外骨骼装置正式投入使用。

国内相关单位主要进行民用的助残型外骨骼研制,很少有*用外骨骼研究的信息。直到年西北机电研究所的一篇论文还写道:国内目前仅有几家单位完成了负重外骨骼原理样机的研制,并进行相关测试与使用,依然有较高的差距。

但是如同年歼20横空出世一般,最近几天关于外骨骼消息突然爆发,先是无动力外骨骼通过西部边境某部队测试,获得订单,即将大规模列装。再是动力外骨骼在本次嫦娥5号回收过程中正式亮相,这也是世界首次正式将动力外骨骼装备投入使用。据所和合肥先进制造研究院研究人员透露,目前多型号外骨骼已进入一线部队测试,并且已经收到了*方的订单。

除了新闻中提及怀抱公斤重物步行前进半公里以上的数据,关于此次外鼓的装备的其他数据,我们很难获得。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年年末,陆*装备部举办的超能勇士比赛中的优胜产品的数据,进行一些推断。目前已知的装备边防部队的由研究所研制的无动力外骨骼可以保持25公斤负载7.5公里每小时的越野速度;以及45公斤负载,5.88公里每小时的越野速度。而美国研制的人体负重外骨骼hulc系统自身重量为24公斤, 负重可达91公斤,并且可以保证穿戴者以4.8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持续行动两个小时。在无负载的情况下冲刺 时速可达16公里每小时。国内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原理上相对无动力外骨骼就更加强大,所以数据应当处于两者之间的水平。

关于目前动力外骨骼续航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已经给出了诸多解决方案。美国的未来研究方向可能是准备研发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希望将动力外骨骼作战时间增加到72小时。而国内则有可能与比亚迪等具有技术积累的电动汽车公司合作,从电力管理及电池应用方面提升动力外骨骼续航时间。

总而言之,目前在外骨骼装备部队方面,中国毫无疑问地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伴随着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及产品型号迭代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这项高科技产品做到白菜价价格,大规模装备部队,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钢铁洪流!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高品质内容需要你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o-mallexpress.com/ccfs/10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