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为啥叫猕猴桃
猕猴桃,原产于中国南方,猕猴桃的其他学名有:木子、毛木果、藤梨、羊桃、阳桃,还有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奇异果。猕猴桃属被子植物亚门。猕猴桃的外观比较粗糙,深褐色并且带毛,果肉质地柔软,其味道被称为凤梨、草莓、香蕉三种果实的混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过猕猴桃的名字由来以及各种故事,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听听关于猕猴桃的那些稀奇事儿~
Part.01
猕猴桃的渊源
猕猴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诗经》。唐代南阳人岑参诗云:"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由此知道当时已有人工栽培猕猴桃。
唐代的《本草拾遗》中说:"猕猴桃甘酸无*,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瘫痪不遂、长年白发、痔病等"。
明代 医学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有提到猕猴桃的形、色时是这样描述的:“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
唐慎徵在《证类本草》上说:味甘酸,生山谷,藤生著树,叶圆有毛,其果形似鸭鹅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
这种酸中泛甜,芳香怡人,营养丰富的果实,竟沉睡了几千年,人类真正了解和利用它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猴子的“仙果”美食。
Part.02
猕猴桃的名称由来
相传古代,南方林区,野生一种果树,山里人都不识,其树每年8~10月,果实成熟呈椭圆形,果皮有*褐色绒毛,外貌丑陋,人们认为野果含*,都蔑视之。
有一年,山里人意外地发现,野果成熟时,前一天还亲眼看到野果满树,第二天却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杆,且地上也无野果落下。人们顿感疑惑,心想:这么多野果哪里去了呢?第二年,一等野果成熟,山里人日夜轮流值班,观其究竟。一天夜晚,正是夜深人静之际,在暗淡的月光下,人们发现:一群群老老小小的猴子从四面八方奔跑而来,纷纷往果树上爬,你抢我夺地摘采野果,边吃边摘,一时间把野果抢摘一空。
人们纷纷议论:这种不经看的野果,猴子怎么如此爱吃?又到第三年野果成熟时,山里人说,此野果既然猴子能吃,难道我们不能吃吗?于是,大家前去摘了品尝,先剥去了果皮,只见肉色碧青如玉,送进嘴里尝试,竟酸甜可口,非常好吃。随即大家拿了大篮小筐,纷纷摘采,运回家中。山里人将摘来的野果,天天吃,年年吃。数年后,自从吃了野果,原来多生毛病的人不病了,原来身体赢弱不堪的变得强壮起来了,年老体弱者也变得身轻长寿了。于是大家把这种野果视为仙果、珍果。但这种野果没有名字,于是山里人开了个会,专门讨论给野果取名。
会上大家凝思苦想却提不出合适的名字,忽然一位老人站起来说,我的建议:①根据这种野果猴子 吃;②根据野果的颜色形态极像猴子之容貌;③这种猴子属猕猴类;④这种野果属桃科果类。以此分析,我认为称它为“猕猴桃”比较贴切。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
其后,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所有历代本草书籍,乃至当今国家出版的大型《中药大辞典》,都将“猕猴桃”作为全国统一通用的中药名。
Part.03
猕猴桃酒的起源
早年弥勒佛在江西新奉种植猕猴 吃的猕猴桃,山里的猕猴繁衍生长众多。由于猕猴桃富含钙、磷、钾、铁、镁等丰富的矿物质以及17种 酸,营养价值很高,山里的猕猴就特别聪明伶俐,矫健灵活。
猕猴不仅长得可爱,居住在山下的有些人也对它垂涎欲滴,猕猴成为了狩猎对象。因猕猴生性机灵,要想顺顺当当捕捉也并非易事。狩猎人便使出恶招,用一只只小木桶装入烈性白酒放置山中引诱猕猴,一些猕猴不知情,闻到酒香,便开怀畅饮,殊不知于酩酊大醉时,已被狩猎人一一生擒。
但是,猕猴的聪明在于能吃一堑长一智。猕猴发现上当后,再也不敢贸然外出吃“嗟来之食”,它们采摘猕猴桃存入山洞食用,时间一长,来不及吃完的猕猴桃慢慢发酵,流出果汁,猕猴食之竟然酒香提神、清气爽身。哪知道,猕猴桃酒最原始的制造就这样惊奇地产生了。
猕猴桃酒的意外获得使猕猴欣喜万分,当地人后来也发现了猕猴酿酒的情况,再也不猎杀它们,还将它们保护起来。人们观察猕猴酿酒的环境和方法,又进行了科学改良,酿造了适合人类饮用的口味清醇、生态保健的全汁山里金魁猕猴桃酒。
关于猕猴桃的故事就先讲到这儿啦!大家看的还过瘾嘛?有没有触及你的知识盲区呢?快转发给朋友一起分享吧!
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