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德一如修德之异,闻名具足无上大利
种性的现行作用——随顺果德入如来种性
慈法法师讲授
岁次丙申(年)夏安居日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第十集:佛名为种净厨无犯我们一如既往礼请三宝加持,使我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能真正依正见思维。我们继续讲种子与现行的状态,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自心——心所依、心所缘、心所在意的境界、串习的维系,了知种子在生命中所起到作用,远离善恶、是非、人我、斗争的苦楚,真正觉悟每一个现行。
觉悟现行不是高尚的话,实是每一个随顺如来觉性、随顺如来种性、随顺良知的标准作为。迷失、固执、怨恨、诋毁等等一定是 ,这个 是无始以来无明种性所带来。这种 我们若不警觉,会迷失相续下去,在无量无边生死海中饱受其苦,为每一个智者或者有良知的有情所悲悯。若能觉悟于此,每一个人良知发现——不管是自觉还是导人觉悟,都是真正学习佛法的正行。
、性德一如修德之异,闻名具足无上大利在我们的业习海中,就是无始无明的蒙蔽下,往往会用无始无明的种子、习惯、所知来抉择看到、听到、感知到乃至根尘所有接触的法则,去判定、去推动、去守护、去记忆、去储存、去释放。这就是所谓轮回业,自然形成这样不断的循环。这种循环,佛教给它的名词叫轮回,即是不断地重复。这个重复,人会感到枯燥、无味,感到厌倦、疲惫,烦恼相续。
我们现在遇到佛法——尊贵的佛法、不可思议的佛法、有极大善巧的佛法、令我们能觉悟与超越轮回的佛法,若不随顺或者运用佛法印契自心,只把他当成假设、包装、时髦的东西,或者说业力推到这个地方,别人都学我也要学,而不是真正实践,那样一定是无明蒙蔽,或者说受种种业力制约造成自我失去良知的一种侵害。
这种侵害一切菩萨佛陀世尊都观察过。它有不可替代性,就是单体性。生命的单体很奇怪,像我们人类的单体,一个家庭是一个家庭单体,一个单位是一个单位单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单体,一个国土有一个国土的单体,一个匹夫有匹夫的单体——细微到一个单体的人,就有个人的种种业相差别。这些差别中的本质性佛陀证知到了。无量无边的差别,或者十法界这种繁荣昌盛的内容中,他觉知了它的简单的本质——无一法可得之本质;了解了它平等的本质、清净的本质、无我的本质。他把这纷纷攘攘的繁荣变得直接明了。在这种直接明了的佛眼、法眼、慧眼观照下、认知下,纷纷攘攘业力变得繁华、繁荣、美妙、奇特、庄严、不可思议,即是佛国庄严。在迷失者、执著者这种业力相续推动中,纷纷攘攘繁杂的东西又变成痛苦、负累、迷茫、纠结的果报。
同样一个本质,为什么我们不启用这个简单明了的本质,就是本净本具之本质心来起作用?这是我们修德上的蒙蔽,或者说业力上的蒙蔽。阿弥陀佛经过五劫思惟,观察二百一十亿佛土,实际是对一切国土之审视,了解与认知到了差别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就是修德之异,就是报德之异,就是业力差别作用之异。他真正了解了这个地方,这样的一个实质。性德一如,差别之异,就造成疑虑有情对疑虑的执著与坚固,或者迷失,或者种种业报的守护——习惯性的守护、自执性的守护等等。
了解了这一点,认知了这一点,他发出不可思议的誓愿,以自己的名声传播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他的名声要传播到一切法界众生心中,令一切众生在无碍的意识法界中听闻这样一个具足名号。释迦文佛在对阿逸多嘱累中有这样交待,说:阿逸多,吾助尔喜!我随喜你什么?因为你闻到阿弥陀佛这个名了,闻名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为什么?就是阿弥陀佛修德所成。他的修德成就在什么地方?他的名号已经遍传法界!他名号功德利益是什么?闻我名号俱来我刹!他名号的作用是什么?闻其名是为具足,是为具足无上大利!
你说我们听到了这个名号,也没有具足?也没有什么感知啊?佛愿力之不可思议功德,来让我们这些修德千差万别的众生,所谓九界众生,一时回入,即是往生。往生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修德就是给你一个往生。他成佛就代表一切众生往生必生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他的成佛,他的成佛就是显示这个事实。所以就是给我们如来种性——你闻到名字就有这个种性,就有这个种子!许多人说我闻到这个名字,我一样烦恼、一样迷失、一样固执、一样爱憎,六种烦恼一个不少,随烦恼也处处皆见,这个种子去哪了?不!它印契这个种子,还随着我们的差别而差别。所以说诸佛如来这个教法真是不可思议。
释迦文佛在无量寿经中讲到:佛以一音声,众生各个随类而闻、随类而解;佛以一妙色身,众生随类而见,佛随类而现[]。你说这有什么意义?同一种性的给予是他 的意义!一个成熟的人闻到,就了解九界同生之必然,就回到平等缘起、圆满缘起、清净缘起上来。或者说以圆满缘起来审观一切世间,安住在平等清净的法性功德上。即是真正彰显法性一如之事实——九界同归,法性一如,性修不二;直接显现佛圆证的顺性功德,就是性修不二的事实,就是诸佛功德。
这是成熟的人。不成熟的人这个种性亦种。说人人本来有如来智慧德相,还要你种吗?但他是以修德启发,众生随类而见。见什么?见阿弥陀佛!有的见阿弥陀佛是树,有的见的是石头,有的见的是恶人,有的见的是善人。你说干脆说阿弥陀佛就是整个世界?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中描写很清楚,皆是阿弥陀佛正觉化现。你说这个娑婆世界不是吧?他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怎么不是?说不是就是不成熟,不成熟他也已经给你这个种子。什么种子?阿弥陀佛功德周遍的种子,所谓修德圆满这种给予的种子。
闻其名号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这两句话若是信根具者,闻即安乐。你说我就是疑根重,我就是好怀疑,我就是诡计多端,我就是烦恼重重,我就是自我蒙蔽……你也可以啊!他给你了这样一个因缘,给你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是什么?如来种性,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和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启发是一如的。释迦文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可以了,还需要阿弥陀佛吗?这个地方他是依修德而展示闻其名。这个名是依修德而展示,是依圆满而传递,是平等印契一切,给予一切,令听闻众生咸得往生的圆满报德或者修德。接受不接受,他给予了!周遍地给予、印契,用者即得利益;不用者即是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实际在这一类教法中,你其他都没啥,主要是勿落人后罢了。你不要在人后!人家成佛都已经若干大劫,你还在这儿说我不信、我就不信、我就怀疑、我就要修、我就要干自己的事——你就不相信自己具足,要弄出一个具足或者弄出什么东西,你就落人后了。落哪个人后?若已生,若今生——你已经落人后,你只是放在当生上,你毕竟要往生的,你毕竟要回到法性功德上来的。
你说若是没有闻佛名,我不是一样可以究竟回到法性上来吗?不尽然!因为轮回无始无终。假设没有阿弥陀佛圆满的印契与接引、周遍平等的给予,可能无始无终的轮回就是你的永恒作为空间了。如果真没遇到这个圆满法则,你心灵深处的种子就基本上没有催熟与展示出来的机会了。
阿弥陀佛、释迦文佛、一切诸佛都在宣化一个东西。释迦文佛是应化地宣化,阿弥陀佛是印契地宣化。应化与印契有啥差别?应化是顺着你业力而展示方便;印契是以阿弥陀佛功德印契你心地,印契你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本具的清净法性,这个地方是无畏的印契。
我们可以读无量寿经。可能是种种因缘,早期学习净土的很多人会背无量寿经,或者熟读无量寿经。我们以前念佛时,每天一遍无量寿经要读的,最少坚持一百天。干什么?要了解无量寿经在讲什么——你要修持,你要修行,你要作为,你要了解佛的这种誓愿、作为、功德。不是现在人学净土,一会把禅宗的书扒来看看,一会把密宗的书扒来看看,一会把什么大德的开示看看,但就不去读经,也不去念佛,也不随净土历代善知识指导去学习,所以种种杂说的引导都现前了。那样行不行?也行,就是迂曲多一些,没有你读无量寿经来忆佛念佛简单。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是直接对无量寿经的解释,直接对实践方法的提示。你用那些方法就很直接很简单。很多净土修行者不愿那么做,他认为可能有更高、更好、更厉害的法则,结果在净土中学得似是而非。像在水稻田里把大麦种子、小麦种子、*豆种子等等都放在里,结果都烂掉了。因为稻田里只有稻苗能长,其他长不了。各宗、各个体系真有其特质或者施教特质。所以楞严经讲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方便的多门,你看得再多,往往这个时代是一门不深入就有个比较大的障碍——门门不入!
净土教法的特质,我希望大家有种子性的认知,所谓闻其名号是为具足无上大利。我们依止无量寿经来审观阿弥陀佛名声的“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以名号来为一切众生作大安。什么大安?必至究竟之大安!菩萨不为大安,声闻不为安,缘觉不为大安,一切世间不为大安,唯有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大安。这样的九界同归,这是大安的择取,大安的印证。
[]《无量寿如来会》云: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同步慈法法师讲法视频(-58集全)
净土说网站m.jingtushuo.
|